黃亞靜
摘要 概述了農村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分析了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問題,如農民思想觀念、網絡應用能力的限制,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網絡設施建設、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法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應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和支持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關鍵詞 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策略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17-0214-02
Abstract The role of rural ecommerce i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as outlined.The problem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ecommerce was analyzed,such as peasants ideas and concepts, the limitation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bility,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rural ecommerce network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mmerce law, in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ecommer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rther guidance and support,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Ecommerce;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Strategy
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的商業活動,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與傳統的商務模式相比,電子商務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覆蓋范圍廣等優勢,為農村商務帶來了更廣闊的商業機會。隨著“互聯網+”模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各級政府也提出了借助電子商務這一新型的商務模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1],幫助農村貧困人員增產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目的。
1 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概述
在國家提出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扶貧方式,是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的具體應用。農村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可起到以下作用:
(1)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借助互聯網將農村與城市連為一體,將農戶、消費者和市場連接在一起,農民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獲取市場需求信息,轉變農民市場觀念[2]。在生產過程中,農民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取生產的知識、技術和方法,獲取生產工具的使用指導,從而實現優化生產,提升生產效率。
(2)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為農產品經營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環境。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活動與傳統商務活動相比,不受地域的影響。人們可以獲取大范圍的信息資源,為農產品宣傳提供了更大范圍的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3)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不僅有利于實現優化生產,提高產出,增加銷量,也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以及休閑農業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益,實現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目的。
(4)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有利于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實現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3],減輕特色農產品“農民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到”的局面,打通商品流通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5)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對貧困農戶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為政府精準扶貧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可以更好地識別貧困農戶,了解貧困農戶的狀況,使扶貧工作更有針對性,更能夠有效開展。
2 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對電子商務認識不足,缺乏相關能力
2.1.1 對電子商務認識不足。作為農村電子商務主要的參與主體,農民的思想、意識、能力、觀念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手機、計算機等現代通訊工具在農村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互聯網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但從已有的調查報告來看,農民在網絡的用途上仍以娛樂休閑為主,對電子商務有初步的認識,能夠認同電子商務這種商務模式,也對電子商務的優點有所了解,但嘗試網上交易的數量較低,在思想上,沒有關注電子商務給農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給農產品經營帶來的機遇[4]。
2.1.2 電子商務應用能力較弱。電子商務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新型商務模式,盡管現在的電子商務平臺越來越易于操作,但仍需要經營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能力,同時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需要經營者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營銷推廣能力。但很多農民的現代經營管理理念不強,對計算機及網絡的應用能力不高,又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這也成為制約農民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關鍵因素。
2.1.3 思想意識保守,缺乏創新意識。許多農民思想比較保守,注重穩定,缺乏創新的意識和改變的魄力,不容易接受新興事物,風險承擔能力較弱。受農村傳統的消費觀念和習慣的影響,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中更愿意考慮傳統方式。思想意識決定了對電子商務的接受和探索程度,因此,需要轉變農民思想,進一步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鼓勵引導農民把握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
2.1.4 中青年外流對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與城市的發展相比,村莊經濟相對滯后,因此村莊中越來越多的中青年選擇“進城就業”,農村經濟活力減弱。中青年群體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較強,受教育程度較高,是鄉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力,鄉村中青年群體的大量外流對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2 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2.2.1 物流配送問題。電子商務的信息傳輸、產品選擇和購買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瞬間完成,但物流活動則需要依賴傳統的運輸、倉儲等來實現,物流活動的效率和質量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效果。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交通不便,居住地點又比較分散,因此物流網點較少,物流周轉量低。同時,農村電子商務涉及農產品交易,而農產品運輸往往需要有冷藏、冷凍功能的車輛,而我國目前冷鏈物流服務能力不足,且成本較高,與農產品電子商務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5]。
2.2.2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信息基礎設施是電子商務開展的基礎,部分貧困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缺乏完整的網絡配套設施,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水平較為滯后,服務項目較為單一。也有一些地區地形地貌較為復雜,網絡建設和維護成本相對較高,導致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6]。此外,能夠服務于電子商務的專業網站建設也比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依賴于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網絡設施是否健全,網絡穩定性和費用等因素都會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展帶來影響。
2.2.3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不健全。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點,傳統的法律法規存在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為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國都在積極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但由于電子商務立法周期長,涉及范圍廣,因此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還需要很長的進程。從目前來看,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完善。而農村電子商務又比其他電子商務更具有特色,這些特色也對法律法規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如農產品的標準問題、農產品的網絡責任界定問題等。
3 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發展策略
3.1 加強政府部門的宣傳、引導和政策支持
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加強對應用電子商務成果顯著的農戶和村莊的宣傳和推廣,發揮其示范作用[7]。并以農村電子商務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切實帶動農民增加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
電子商務精準扶貧與政府主導扶貧存在差異性,因此政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規劃,從而實現電子商務扶貧與原有的農村扶貧規劃相融合,并通過相關的地方性法規來規范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行為[8]。加強相關政策制定,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技術上提供相關幫助,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加大對農民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培訓力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基礎操作、圖像處理、網上開店及技巧等計算機方面能力培訓,另一方面要加強商務管理方面知識的培訓,提升農民對互聯網價值的認知,并通過具體的成功案例引導農民自主學習,積極探索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在培訓中應避免過于理論化,并加大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使農民能夠會操作懂管理,能夠更好地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3.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需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強農村電話以及移動網絡的普及,使物流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在商務主體之間進行快速傳輸,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同時,加強農村光纖寬帶網和移動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補貼力度,適當降低初裝費、上網資費,降低農民入網的經濟門檻。
3.3 推進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移動電子商務是借助手機等移動設備和網絡開展的商務活動,由于農民沒有天天坐在電腦前的生活習慣和特性,因此移動電子商務更容易被接受[9]。借助移動電子商務,農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查詢與農產品相關的信息資料,同時也可以借助移動電子商務平臺與交易主體進行溝通交易,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滿足農戶對電子商務的需求與應用。因此在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中,可以考慮加大對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力度,開發移動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3.4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大品牌宣傳
大力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或綠色有機農作物,加強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建設,大力引入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領先企業促進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積極鼓勵本地企業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對農村合作社的發展給予大力的支持。
重視農業品牌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品牌意識,積極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應用,加大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劉琳琳,馮濤.“互聯網+”視域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創新模式研究:以景德鎮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54-56.
[2] 李莉,曾奕棠.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電子商務,2016(11):22-23.
[3] 白鵬飛.電子商務環境下旅游小城鎮農產品流通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158-159.
[4] 徐芳.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2:25.
[5] 羅偉強.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障礙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6):319.
[6] 李章梅,起建凌,孫海清.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探索[J].商場現代化,2015(2):74-75.
[7] 張瓊,馮敏,吳曈,等.不同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差異性研究:基于衢江區和歙縣的比較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5):80-82,85.
[8] 程竹.云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16:38.
[9] 秦緒杰.我國農村3G 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0):12575-1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