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迎 王朋程
摘要 濟源市王屋鎮是愚公移山的發源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通過實地調查,并結合查閱文獻、史料及走訪等方法,對王屋鎮古樹名木進行全面調查,結果表明王屋鎮古樹名木共有11科13屬15種94株,其中居前5位的樹種是國槐、皂莢、黃連木、側柏、龍柏。一級保護古樹名木所占的比例為22.3%,生長勢衰弱和瀕危古樹所占的比例為20.2%。最終,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總結古樹名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古樹名木;調查;現狀分析;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5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34-0075-02
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1],是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2];名木是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景觀與科學價值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根據《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古樹可分為國家一級(樹齡為500年以上)、國家二級(樹齡為300~499年)、國家三級(樹齡為100~299年)[3]。
古樹名木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一種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科研、歷史、紀念等價值。古樹名木作為森林資源,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除塵抑菌,具有穩固的生態功能[4];是珍貴的活文物,與城鎮和宗教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價值[5];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活標本,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6];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是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結合,是絕佳的旅游資源[7]。對古樹名木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探討相應的保護策略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許多地區已經對古樹名木進行了摸底調查,但調查指標設置不合理,數據較為粗放,不能準確反映當前古樹名木的生存現狀。筆者以濟源市王屋鎮為例,通過設置一些完善的調查指標,對古樹名木的樹種構成、生長狀況、存在問題等進行調查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保護措施,以期為古樹名木調查指標的合理化、標準化提供參考,也為古樹名木的精準保護提供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地區概況
調查在濟源市王屋鎮轄區內進行,王屋鎮位于濟源市西部山區,西與邵原鎮接壤,南與下冶鎮毗鄰,北與山西陽城縣山水相連,東與大峪鎮、承留鎮搭界,距市區37 km。總面積251.8 km 森林覆蓋率達71%,氣候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為褐土和棕壤土兩大類,全鎮轄44個行政村。
1.2 內容與方法
1.2.1 調查內容。
以現場實地調查為主,并結合訪問當地有關人員,查閱相關歷史、地方志等資料[8]。調查內容包括樹種名稱、地理位置、海拔、坡度、坡位、坡向、樹高、胸徑、冠幅等。
1.2.2 調查工具。50 m皮尺、圍尺、GPS衛星定位儀、記錄表格、測高儀等。
1.2.3 調查方法。
用GPS測定海拔和經緯度,用測高儀測定樹高,用皮尺測定冠幅,用圍尺測定胸徑,樹齡以查閱參考文獻以及實地詢問為主,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保護狀況以實際調查為主。
2 結果與分析
2.1 古樹名木的樹種構成
王屋鎮共有11科13屬94株古樹名木(表1),分別是豆科(槐屬、皂莢屬2種)、漆樹科(黃連木屬1種)、柏科(柏屬、圓柏屬2種)、殼斗科(櫟屬3種)、松科(松屬1種)、榆科(樸樹屬1種)、胡桃科(胡桃屬1種)、紅豆杉科(紅豆杉屬1種)、七葉樹科(七葉樹屬1種)、桑科(桑屬1種)、銀杏科(銀杏屬1種)。
王屋鎮古樹名木資源較為豐富,有15種,分別是國槐、皂莢、黃連木、側柏、龍柏、栓皮櫟、橿子櫟、白皮松、大葉樸、核桃、紅豆杉、槲櫟、七葉樹、桑樹、銀杏,其中國槐所占比例35.1%,皂莢所占比例為17.0%,黃連木所占比例為13.8%,側柏所占比例為12.7%,龍柏所占比例為6.3%,這5個樹種共80株,所占古樹名木比例達84.9%,為王屋鎮的優勢樹種。
2.2 王屋鎮各樹種“古樹之最”的生境
調查表明,王屋鎮各樹種“古樹之最”位于家戶門前、寺廟周邊、景區之內、道路邊(表2),海拔為389~981 m,坡向多為南向,坡度為0~30°,坡位多為中、下位,土質多為褐土。
2.3 王屋鎮各樹種“古樹之最”的生長狀況 王屋鎮各樹種“古樹之最”中,生長狀況最好的是銀杏樹,樹高為46 m,胸徑為2.92 m,冠幅為34 m(表3)。
2.4 王屋鎮各樹種的保護級別
王屋鎮古樹名木一級古樹21株,所占比例為22.3%;二級古樹48株,所占比例為51.1%;三級古樹25株,所占比例為26.6%(表4)。
2.5 王屋鎮古樹名木生長勢
王屋鎮古樹名木生長勢正常的有75株,所占比例為79.8%;生長勢衰弱的為16株,所占比例為17.0%;生長勢瀕危的為3株,所占比例為3.2%(表5)。
3 結論與討論
由調查結果可知,濟源市王屋鎮古樹名木共有11科13屬15種94株,數量上居前5位的樹種是國槐、皂莢、黃連木、側柏、龍柏,這些樹種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可以作為荒山造林樹種。從現狀看,“古樹之最”多分布在景區內、寺廟周邊、家戶門口等,分布于景區內的古樹名木均采取壘砌柵欄、懸掛保護牌、安裝避雷針等保護措施,對古樹名木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生長在寺廟前和家戶門口的古樹名木,生長狀況與養護情況有關。
當前濟源市王屋鎮古樹名木保護存在以下問題:①人為影響。古樹名木多生長在鄉村野外,村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不強,而相關部門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普及力度也不夠。在調查中發現古樹名木周邊堆砌有雜物,上空有電線,影響了古樹名木的生長。
②自然災害。古樹名木出現被雷擊現象,樹枝被擊斷,樹干出現中空、腐爛,影響古樹名木的生長。③病蟲害。古樹經歷了較長的生長時間,先天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但也有植株因過于衰老,而易遭病蟲危害。④營養缺乏。古樹生長在土壤貧瘠之地、道路周邊,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水分,長勢不佳。
⑤缺乏管護。一是古樹名木的權屬大多數都是集體所有,并無專人負責管護;二是古樹名木缺乏保護資金,尤其是一些古樹名木出現樹洞、枝干斷折,卻無專項資金保護。因此,要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措施:①加強保護宣傳,相關部門要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力度,印制古樹名木保護宣傳手冊,定期進行宣傳。②加大資金投入,安排專人對古樹名木進行定期監控和養護。③對營養不良的古樹進行定期施肥,對病蟲害進行合理防治,對受傷古樹進行救護。④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依據植株生長環境、生長勢等特點,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陸安忠.南匯區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5(2):31-33.
[2]陳俊愉.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295.
[3]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Z].2001.
[4]楊桂芳.歷史文化名城中古樹名木的價值分析:以麗江古城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9):63-65.
[5]蔣躍貴.淺談古樹名木的價值與保護[J].浙江園林,2013(2):46-48.
[6]唐滔.古樹名木的價值[J].林業與生態,2015(1):32-33.
[7]孫超,車生泉.古樹名木景觀價值評價:程式專家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0,28(3):209-217.
[8]王芳,熊和平.景觀·體驗·設計[J].四川建筑,2004,24(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