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艷娜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改變,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一種時尚,不講實效,濫用多媒體,反而會適得其反,削弱其應有的教學效果。本文就以上問題,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提出對策,并進行具體論述,和大家交流共進。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課程;整合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
(一)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
之所以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整合,就是為了豐富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語文課程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地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如果語文課堂上過多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導致信息技術喧賓奪主,無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替代了語文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引導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來獲取知識和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語文的實踐活動。比如說,在教學《海上日出》時,有的教師在剛上課時就用PPT給學生播放奇妙的日出景觀,并在錄像結束后,選擇幾個學生提問,讓這些學生描述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并在每個小組挑選一個代表伴著音樂朗讀課文,并要求他們嘗試著把自己的所看所感畫出來。這種教學方式下,語文課堂看似熱鬧豐富,但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這是因為教師一味地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視頻中的畫面固然精彩,卻缺少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分析與引導,學生并沒有在讀中積累語言或語感,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三)未采用傳統優秀的教學手段
目前,很多語文課堂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他們在課前做好大量的PPT或視頻等資源,然后在課堂上一一呈現出來,將課文的圖片和內容反映在屏幕上,一節課就這樣看似完美地結束了。可是,這樣的教學方式真的取得了本應該有的教學效果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教師摒棄了傳統優秀的教學手段——在黑板上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板書和詳細地講解,讓學生能夠加深對一些知識點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教學課件的制作質量不佳
為了方便教師的教學和講解,一般來說,教師的課件由自己制作。然而,制作課件需要花費教師很多的精力以及需要運用、掌握多種軟件的使用方法。目前我國依然有很多教師的計算機水平較低,不具備獨立制作課件以及獨立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
二、策略
(一)合理使用,激發興趣
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F代信息技術的引入,就像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魔術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聲音、圖片、視頻等集于一體,幫助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等感官作用,能夠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完全激發出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二)合理選用,突破難點
小學語文教材取材范圍很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有限,相對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更弱一些,對他們而言,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是非常困難的。教學中盡管老師費盡口舌進行解釋,但仍收效甚微,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就是理解不透徹。那么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和渠道,幫助學生解決思維和表達的障礙,解決學習中的難題?,F代信息技術以形象、生動、直觀的優勢,提供了豐富的多媒體信息資源,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大量的表象,讓趴在紙上的文字活起來,生動起來,喚起學生的形象再現感,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點,從而有助于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實現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反饋,師生互動
通過利用多媒體的手段,教師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比如說利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可以將學生的訓練結果在展示臺上放大展示,并通過小組或師生交流溝通來出謀劃策,提出一些修改意見,修改結果也能夠及時反映在大屏幕上。在作文教學中,我常常直接展示學生習作,即時反饋修改,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的討論、交流,可以使一些欣賞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享受”到文章的精華之處,認識不足,充分發揮了身邊“榜樣”的力量。
(四)引導觀察,拓展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表明:“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絡、圖書 館……”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語文教師收集到更多更廣泛的信息資源,將課本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助于增加教學內容,拓展學習空間。
(五)提高教師的師資力量
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為了加強軟件的制作和開發,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優秀教師和多媒體技術人員組成師資隊伍,或者根據不同教師具備的不同教學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學科,舉辦各種形式的教育講座,或選派教師開展短期的學習考察,促進教師教育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柳.信息化社會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A]//高金嶺.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