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要】《論語》對于為人處世、自我修行多有論述,均與情商相關。編排《論語》的課本劇,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舞臺表演也會對學生的情商起到有益的訓練作用。
【關鍵詞】儒家文化;課本劇;情商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情商主要包含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了解他人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五個領域。《論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名著導讀的篇目,對于為人處世,自我修行多有論述,與情商息息相關。《論語》的內容多為語錄,但都辭約而義富。要想透過簡約的文字挖掘其深邃內涵,課本劇是很好的輔助工具。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舞臺表演會在潛移默化間對學生的情商起到有益的訓練作用,現簡述如下。
一、思想情感方面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思想言行的權威著作,字里行間無不彰顯著典型的儒家思想。孔子“治平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的思想,禮樂文化的踐行,價值是非的標準,倫理道德的規范,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今天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通過課本劇學習儒家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中學生走向社會以后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恰當為人處世、積極自我調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有助于他們通過嚴于律己、勤于“修己”提升情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利于社會的人。
《論語》還成功刻畫了一眾孔門弟子的形象。如率直豁達的子路、溫雅賢良的顏回、聰穎善辯的子貢、瀟灑脫俗的曾皙等。學生在分飾不同角色,品讀角色內心,體悟人物思想感情,嘗試扮演不同人物的代入過程中,體察他人情緒和想法,換位思考的能力也可得到鍛煉。
二、行為儀表方面
《論語·鄉黨》寫道:“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錢穆先生說“恂恂”一詞意指“謙卑遜順,不欲以己之賢知先人。鄉黨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鄉黨,其容貌辭氣如此”。這說明孔子的“君子風度”往往表現在言行上,在鄉黨中說話,謙卑遜順;在朝堂上講話,閑雅謹慎;與下大夫講話,和樂融洽;與上大夫講話,“中正有諍貌”;與君主講話,恭敬有禮。講話反映出人的修養,折射出人的情商,決定了這個人能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表演《論語》課本劇,可以讓學生練習如何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面前采取恰到好處且合乎禮節的言行。
孔子對著裝也有很高的要求,《論語·鄉黨》上寫道:“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衣著應該搭配和諧。合適的衣著會對人起到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反之則會加強不良情緒的影響。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有的打扮時尚新潮,有的衣著灰暗低調,有的舉止出格張揚,有的言行怯弱畏縮,這都是其內心矛盾的外在表現。如自卑的學生,往往具有儀表保守、說話吞吞吐吐、態度搖擺、行動不前等特點。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從改變服飾、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鼓勵學生通過整潔大方的打扮及積極的言行營造良好心態。
三、誦讀吟詠方面
舞臺表演時必吟誦古文,這就要求“因聲求氣”。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說:“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神氣不可見,于音節見之;音節無可準,以字句準之。”詳細闡述了“神氣”和“音節”之間的關系。對于《論語》的表演,就要求演員在朗讀前先想象古人當時的神態和心態,然后調節自己的情緒,盡力到達與之類似的狀態,再大聲朗誦、推敲音節和拿捏感覺。逐步練習在人前展示自己并恰當地表達觀點和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其言談舉止也會逐漸向儒家“君子”的方向靠攏,從而實現自我調控、自我激勵。
四、教學管理方面
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可以在課本劇編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關注、引導學生。如表揚缺乏自信的學生,給予其更多的鼓勵和展示機會;讓過分張揚不顧他人感受的學生扮演謙恭的角色,使其學會自省。以前者為例,教師平時要善于發現他們在聽說讀寫、翻譯背誦等方面的長處和優勢,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他們揚長避短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既不顯得刻意,也有助于維護學生自尊。語文教師要發揮在語言運用上的職業優勢,在課堂表演之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肯定性評價,課后布置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供學生抄寫背誦,加深印象。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可以通過為自卑學生建立表演檔案,為其設計階梯形發展計劃等方式,將每一次哪怕是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讓自卑的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然后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完成階梯目標。在一次次的表演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個人專長,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完成自我激勵。
參考文獻
[1]錢穆.從中國歷史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2]錢穆 .論語文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