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英娟
【摘要】聲樂,即聲音和音樂,其實就是將語言與音樂進行完美結合的藝術。在這里,語言不僅僅只是用于區別樂器的一項重要標志,對于聲樂藝術的形成來說,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中國的傳統聲樂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經歷了千年風雨的洗滌,其不僅融入了優美的中華語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華傳統音樂的韻律,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品格。本文針對傳統聲樂的有關內容進行相應的闡述。
【關鍵詞】傳統聲樂;聲樂理論;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的傳統聲樂藝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其發展過程非常曲折,也正是在歷史的磨練與洗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聲樂理論。不管是對于傳統聲樂的學習而言,還是對傳統聲樂當代價值的研究而言,聲樂理論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在現實情況中,傳統聲樂是非常值得大力傳承和弘揚的。而且,從實質上來說,傳統聲樂理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對其加強研究,從中挖掘傳統聲樂理論的精華。
一、關于傳統聲樂理論
(一)在語言方面需要做到“字正腔圓”
對于中國的傳統聲樂理論來說,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做到字正腔圓?!白终粓A”不僅僅只是傳統聲樂理論的基礎,也表現了傳統聲樂的技巧與傳統聲樂的審美準則。中國古代聲樂理論的最重要內容就是字正腔圓,這既是傳統聲樂的技巧所在,也是審美的重要準則。在傳統聲樂理論中,對于“字正腔圓”,人們給予了非常詳細的解釋。
在傳統聲樂理論中,“字正”是“腔圓”的基礎,只有保證“字正”,才能夠達到“腔圓”。這是傳統音樂作品創造的一項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當人們唱去聲詞的時候,音樂作品中的曲調就會根據具體唱詞的走勢進行合理調整,使得音調變成下行音調。當唱上聲詞的時候,音樂作品中的曲調則應該根據上聲詞的走勢將其設置為先降后升的趨勢。換句話說,就是依照著漢字的四聲平仄合理地進行唱腔設計。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中可以看出這樣一種規律,那就是無論唱腔怎樣變化、變化的形式再多,拖腔再復雜,但是字一直保持著原真性,而且觀眾也很容易聽懂。當然,演唱者需要根據這一設計理念進行演唱,也就是需要保證“依字行腔”;否則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到演唱效果。
在傳統聲樂理論中,“字正腔圓”其實包含著很多種方法。這些不同的方法在唱詞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字正腔圓”的理念進行實踐。在這里,筆者列舉四種方法進行講解:其一,采用反切的唱法。反切對于演唱者來說,是保證“字正”的基礎。反切一般需要與字的頭腹音保持相對應,也就是說,在唱詞的過程中,需要區分腹尾音,字頭與“上字”相對應,而字腹和字尾則與“下字”之間緊密聯系。其二,采用五音四呼的方式進行演唱。一般來說,這種方法針對漢字的出口可以劃分為兩個過程,分別是五音聲部和四呼韻部。這兩個過程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被忽略,如果忽略了任何一個方面,就無法實現“字正”。 其三,采用四聲陰陽平仄的方式進行演唱。這種方式是很多創作者和演唱者非常重視的唱法,非常重視咬字的清晰度。其四,采用頭尾腹音的方式進行演唱。目前,這種唱法在傳統的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直到現在也一直在使用。而且,這種唱法不僅與中國的語言文字特點有聯系,與中國群眾的審美習慣也有聯系。
(二)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氣息的調試與情感表達
在傳統聲樂演唱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對氣息的調試。在傳統聲樂理論中,將良好的氣息看作是唱詞的首要基礎,也是演唱出好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中國古代的聲樂家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做出判斷,并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將氣息的調試問題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解釋。這些傳統聲樂理論雖然歷經了很長時間的演變,但是對當今的民族聲樂演唱來說,依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演唱來說,氣息就像是一種地基,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無法演唱出好的效果。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們通常將氣認為是人的一種生理之氣,也就是在呼吸過程中所出入的氣息。到了唐代,人們認為氣息是聲音的來源,當代的人們根據氣息的不同應用情況形成了十二調。在唐代《樂府雜錄》中所記載的有關氣息的內容,與當今人們對氣息的認識大致相同,在演唱時發聲的原理也相差不大。
在中國傳統聲樂藝術當中,人們通常致力于用情緒帶動氣息,然后再用氣息帶動聲音。因此,要想讓發出的聲音令人感受到實際的情緒感覺,就必須從內心深處發聲。一般來說,要想產生不同的情感,需要具有不同氣息的支持,只有這兩者之間進行完美的配合,才能夠使人們的真實情感得到充分展現,從而使得聽眾產生共鳴。因此,對于聲樂藝術來說,保證聲情并茂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聽眾“聲臨其境”,調動自己的喜怒哀樂。當然,對于演唱者來說,這是一項非常高的要求。從某個角度來說,聲音是演唱中的技巧,而情感則是對聲樂作品進行二次創造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聲樂理論中,人們著重強調要“以情引氣”。
二、對傳統聲樂理論進行研究的價值
(一)含有一定的教育理念
傳統聲樂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其中包含了非常豐富的聲樂教育理論。首先,聲樂教育的本質在于教會別人唱歌的方法,教會人們如何識別好的聲音,如何唱出好的聲音,而不是直接教人們模仿別人的聲音。另外,聲樂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 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同性格的人適合的歌曲類型也不一樣。所以說,演唱者一般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性格確定曲目。由此可知,傳統聲樂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實際特點,注重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曲目。
(二)針對于唱詞的總結
在傳統聲樂中,有針對唱詞形式的總結。這部分的總結,對于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發展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里,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總結:其一,在演唱民歌或者是戲劇的時候,演唱者需要針對特定的曲目來處理方言的問題,因為很多地方傳統聲樂本身就是來源于不同的方言環境,具有著非常濃厚方言特色。而且,這也是傳統聲樂風格的關鍵點。因此,在實際的情況中,演唱者就需要根據曲目中方言的音質來依字行腔。另外,唱詞中的歸錯韻轍也需要演唱者把握好。一般來說,漢字的結構,就決定了傳統聲樂中的歸韻重要性。因此,聲樂中歌詞的處理也需要根據十三韻轍來完成,保證每一個詞都能夠具有自己的韻轍,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最好的效果。
(三)對于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揚
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聲樂,演唱者要注重對民族文化的積累,尊重傳統。目前,很多人在倡導要推動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但是,要想推動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就必須先繼承和發揚傳統聲樂理論。早在好幾年前,很多聲樂教育家在積極尋找民族聲樂的發展方法,為民族聲樂的發展和傳承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從當下的民族聲樂的發展情況來看,與長遠的目標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關于民族唱法的教學課程。但是,在高校中還是有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傳統聲樂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要么自己對此不了解,要么就是紙上談兵。雖然嘴上強調傳統聲樂文化的重要性,但沒有在實踐中體現出來。這樣也就導致了民族聲樂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因此,針對高校的聲樂教學,必須要求教師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注重教給學生民族唱法,真正在教育中開啟民族化聲樂教學改革。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聲樂藝術歷經了上千年的發展,凝聚了豐富的文化和經驗。在現代社會中,要注重挖掘傳統聲樂的價值,注重對傳統聲樂的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陳殷斌.現代聲樂理論視角下的傳統古典采茶歌的美學分析[J].福建茶葉,2018,40(07):95.
[2]賈娟娟.中國傳統聲樂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研究[J].藝術教育,2017(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