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胡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且影響力最大的民族弓弦樂器之一,無論是獨奏還是伴奏,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音色和強烈的旋律感,深受廣大中國人民的喜愛。但是,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二胡教學仍一直在不斷的改革和探索中,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高校二胡專業教學中精英化教學實踐,并提出相關改革創新的建議,希望有助于二胡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高校二胡專業;精英化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二胡,是一件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弓弦樂器,自20 世紀初劉天華先生“國樂”改革以來,這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歷經時間的洗禮,不斷綻放,音樂風格更具特色,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樂器之一。結合我國高校傳統二胡專業教學與現代二胡教學現狀,研究二胡精英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的教育價值,不僅能夠豐富高校二胡專業教學經驗,還能夠豐富二胡專業理論指導。本文就高校二胡專業中精英化教學實踐展開探索研究,提出改革創新的建議,希望有助于二胡專業的教學發展及更好地培養人才。
一、傳統的高校二胡教學與精英化教學的利弊
傳統的高校二胡教學更多是為了普及二胡文化,課堂的首要內容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點評糾正與引導,演奏教學占的教學時間比例較大。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時間限制,不利于學生課堂消化學習。我們需要不斷深思,這種教學模式僅僅可能培養出一個只會通曉技藝卻無法表達情感的二胡演奏者,內在情感沒有吸收,更別談表現力,藝術價值也大打折扣。
現代二胡專業精英化教學更系統化和正規化。高校二胡專業生在教師們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了解二胡的知識和技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補充。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普遍問題,當下的教育大環境決定了學生非常注重二胡理論知識,學生們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理論知識,反而忽視了二胡演奏實踐,學生演奏實踐能力較差。這種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對中國二胡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目前高校二胡教學實踐現狀的反思
全面推進高校素質教育、提高音樂素養是高校專業教育培養人才計劃之一。高校二胡學生的專業素質是先天和后天共同培養的結果,低年級的學生在音樂方向、音樂水平、音樂情感等方面的潛力都需要不斷挖掘,有條件的高校還能給二胡專業生提供獨立獲取藝術實踐的舞臺。然而,目前高校二胡專業教學實踐卻存在很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專業教學中目標定位不夠明確
專業音樂院校培養的是專業演奏人員,學生在入校之前一般接受過比較系統的專業訓練,演奏技藝的潛在力度容易被挖掘。師范類高校中的音樂專業主要培養的是人民教師,工作方向主要面向國內外大、中、小學及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更加強調以人為本、身正為范,教學中注重口才演繹和專業傳授過程。綜合性大學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學生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演奏水平參差不齊,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比較突出。
在實際教學中,二胡專業精英化教學在各類院校中運用模式不一,主要采用“口傳心授”“一對一”“一對多”等傳統教學法,這樣的教學模式相對容易忽視器樂學習和學生成長成才的一般規律,加快消耗教師的教學精力,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二)社會實踐能力的短缺
精英化教學藝術也需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土壤,二胡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通過課堂教學及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組成的,藝術實踐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還能挖掘學生潛在藝術爆發力,更為今后的出路墊下良好基礎。
藝術實踐過程也是一個歷練心智的過程,現代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頻繁,是學生藝術實踐的良好平臺,還是傳統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相融通的良好試驗場所。但是,高校教學中的藝術實踐環節的實際情況卻是不容樂觀。有的高校二胡教學,受專業設置、場地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學生學習的二胡知識就僅限于琴房,或者有少量的考試上臺實踐機會,舉辦音樂會的機會是難上加難。這些客觀因素都局限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音樂創作力、音樂分析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最終,在畢業時,這名二胡專業生可能會由于無法展現出強大的職業競爭力和創新力而被與時俱進的社會文化所淘汰或者被迫換專業找工作。
三、高校二胡專業教育精英化的建議
高校二胡專業精英化教學實踐的改革適合時代潮流,這種授課模式的創新不僅能提升專業生的專業素養,還能進一步加強師生教學合作,促使專業教師與專業學生共同進步。為了更好地運用教學資源,普及高校二胡專業教育精英化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重視人才培養,確定人才培養具體方向,對專人擬定專項培養目標
首先要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音響、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現代化二胡教學;其次,要注重學生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入二胡發展歷史、流派、人物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教師也應該更深入地宣傳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貼近生活融入生活。同時,還應該創建具有自身教學特色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不斷創新、不斷加強自我修養。
(二)增加專業生的社會實踐機會,加強合作
高校二胡專業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合作,強化自我修養,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創新能力,努力為學生搭建多種多樣的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二胡藝術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教學資源的交錯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如舉辦二胡專場音樂會、開設二胡音樂賞析課等,指導學生參與創作,借此來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了解社會廣大群眾對二胡藝術的需求,找出自身的不足,提升個人意志力和學習動力,為日后踏入社會積累工作經驗。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專家來舉辦二胡講座,加強與其他高校之間的交流演出,開闊學生視野。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訓,建立跨院校、團體的教學聯盟,建立聯合培養功效的游學機制和教師進修制度,使二胡傳統文化創新的理論能更快地轉化到實際教學中。
(三)將文化傳承意識浸入音樂文化教學實踐各環節
二胡作為中國的傳統樂器,不僅承擔了展示傳統文化藝術的責任,還肩負傳承本土文化的重任。各高校都當地都有本土特色文化藝術,而二胡又作為常用的伴奏樂器,與各地戲曲、民間曲藝自然融合,這些藝術實踐展示可以豐富學生民族民間音樂知識,還能讓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更能鼓舞學生適當參與民間音樂表演,這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都能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校二胡教學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改革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面對傳統音樂藝術事業的發展和創新,高校二胡教學需要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實踐教學不斷進行改革,以創新發展為導向,因材施教,實現精英化教學,這樣更能促使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的結合,才能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二胡演奏技能和音樂素養。精英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也是高校專業教師不斷努力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史改麗.高職高專藝術院校二胡教學改革創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2]杜曉峰.論高校二胡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戲劇之家, 2017(24).
[3]汪海元.在探索中發展 在發展中創新——“2010 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二胡教學創作學術論壇”述評[J].人民音樂,2011(04).
[4]宋菲飛.“二胡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專題研討會綜述[J].中國音樂,2014(03).
[5]景琪.高師二胡教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研究[J].長江叢刊,2017(08):28.
作者簡介:彭婷(1983—),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