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菽遙


【摘要】在中國東北富饒的平闊大地上,養育了這么一群堅韌、粗獷、豪邁的人們,他們不僅一手支持著全中國數以萬計的口糧,而且一手拿起帕子,扯開嗓子,活靈神氣地在閑暇之余唱起,跳起……近年來,東北民歌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東北民歌,研究東北民歌。
【關鍵詞】東北民歌;音樂;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民歌是民間歌曲的簡稱。民歌有很多類別,比如勞動號子(《哈腰掛》),山歌、小調(《搖籃曲》)。東北民歌以小調為主,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東北民歌有很多,比如:《搖籃曲》《小拜年》《撥糧包號子》《盼晴天》《小看戲》《青年參軍》《生產忙》等等。東北民歌現存較多譜例,本人翻閱了一些曲譜,認為大多曲子存在的共性基本是一樣的,比如在調式方面偏向小調,結構多為前后呼應的一段式,節奏多為2/4拍,當然也有少數為3/8拍。
一、東北民歌的調式表現
東北民歌調式方面主要以五聲調式(小調)為主,宮徵調居多,當然也有一些商羽的調式。在五聲調式的東北民歌中,大多強調宮、商、角,再到角、商、宮的進行。歌曲結尾大多終止在角、商、宮(見譜例1)。當然,東北民歌也有一些轉調的技法,比如六聲的調式中,進行調式交替功能的當屬偏音了。當使用六聲調式中的清角音時就是進行調式交替作用的,而當清角音出現時,角音就不出現了(見譜例2)。
譜例1
譜例2
二、東北民歌的結構表現
傳統的東北民歌中,較為普遍的曲式結構為一部曲式的單樂段結構,其中又以相互呼應的上下句反復結構為主。音樂句式語言呈現方整結構,類似于東北秧歌的“句句雙”(譜例3)。當然,在這種方整型的音樂結構型中,在一段式的上下句擴充,擴充的方法多為重復,重復變化第二樂句,還有一些歌曲呈示單二部曲式,這種曲式結構的民歌多為四個樂句,方整型的單二部曲式,如遼寧的《茉莉花》《搖籃曲》一些民歌。
譜例3
三、東北民歌的節奏表現
東北民歌的節奏節拍,大部分以2/4拍為主,歌曲的速度多以中速的行板居多,抒情性強。如具有東北濃郁特色的《搖籃曲》。居于次位的為4/4拍節奏的歌曲,歌曲速度基本上為中慢速,以敘事性的歌曲為主。勞動號子稍有不同的是,東北民歌中的領唱為2/4拍,而合力齊唱則為1/4拍,這樣的節拍組合適合在集體合力勞動抬舉重物時統一步調,如《哈腰掛》。
四、東北民歌的歌詞旋律表現
東北民歌的旋律以四度音程為主的同時,兼用小三度增加緊張感。旋律朗朗上口,短小簡練。而民歌中的歌詞多采用自然語言形態,運用四季、五更、十二月形成分節歌的形式。歌詞中加入的襯詞,使得歌曲清新明朗,形象生動,突出表現了東北人所特有的詼諧風趣。舌尖顫音貫穿歌曲,模仿鑼鼓聲所用的襯詞,不僅表現出東北民歌的“活”“逗”,還顯示出高潮的演唱技巧。
五、結語
東北民歌格調充滿律動,極具東北地方特色,有著很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不僅如此,《搖籃曲》《小拜年》等具有東北代表性的民歌已經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久唱不衰,人們喜愛它,熱愛它,并且珍惜它。
參考文獻
[1]陳明大.薩滿音樂——東北民歌民間音樂之源[J].長春大學學報,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