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愛你中國》這首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及文化內涵,完美詮釋了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其曲調夸姣、抒懷、氣勢磅礴,是著名的作曲家鄭秋楓所譜寫的,歌詞則由著名詞作者瞿琮所作。他以誠摯的豪情表達對祖國的愛戀,通過排比的手法揭開一幅幅壯美江山的畫卷。歌詞充分體現了我國海外兒女對祖國的赤誠之心,熱情謳歌了祖國的絢麗河山,具有極強的審美特征。我通過自身的演唱經歷發現了我國藝術歌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價值,并對《我愛你中國》這首作品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演唱技巧、詞曲結合、鋼琴伴奏、情感表達等方面都為我今后在演唱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藝術歌曲;演唱技巧;《我愛你中國》;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作品演唱技巧
(一)美聲唱法中的漢字發聲
在美聲歌曲的演唱中,咬字、吐字技巧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將旋律的起起落落與吟誦的語言感覺相交融,將字頭、字腹、字尾與句子中節拍的長短、速率的快慢相結合,是我國藝術歌曲得以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我愛你中國》的引子部分每個字都用了相對較長時值,充分體現了中國藝術歌曲咬字的規范性所在。字頭的清晰與精確、字腹的飽滿與延伸以及字尾的完整與歸韻,完美地詮釋了中國漢字發聲字清、腔純、板正的特點。引子的一開始就明確了整首曲子的中心思想,讓演唱者盡情抒發內心的愛國情感,爆發心中熱血沸騰的呼喊。
《我愛你中國》的中間段落由起-承-合三個部分構成。
起始部分的“愛”在節奏的重拍上時長占足了兩拍。演唱時要加強氣息的向外傳送,使聲音得到一股強烈的推動力,同時融入自己內心的情感。第二句“我愛你”的音高在前一句之上,進一步擴大了音程的關系。這里根據朗誦的語氣遵循了旋律譜寫的規律,再一次深化了主題。隨后音樂進行至“秋日金黃的碩果”音高慢慢下降,為接下來的承接作了鋪墊,達到欲揚先抑的效果。
從“我愛你青松氣質”這一句起為歌曲的承接部分,此處開始演唱者心中的情感應愈發熱烈激昂。“愛”字是整首歌曲的中心,此處所有的“愛”字都位于重拍并且所占時長均是一拍半,占整小節總時值的將近一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旋律的抒發和吟誦的語態是相協調的,如何吟誦決定了在演唱時是否能夠正確掌握作品的情感表達。“好像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一句將演唱者的內心情感推向了最高點,速度加快的同時情緒愈發激動,在聲音和氣勢上均要有所加強。演唱時嘴型要放松,呈張開狀,全部的字尾氣息保持不掉,并且帶有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歌頌并期盼的情緒。
承接段落結束之后先深深地換一口氣,隨后原速演唱再現的合階段,與開頭句相照應。“歌兒獻給你”就像平時我們說話似的,首先吐字要清楚,其次語態要堅定。接下來的“我的母親,我的祖國”一句語氣總體平緩溫和,特別注意“親”字必須深情款款并且微微延長,收 n的尾音。整個承接部分的小連線要唱得圓滑,所有“愛”字發聲要清晰,并且保持好字腹a的嘴型。語言是由字拼接而組成的,怎樣解決好語言中字與字間的聯系,是歌曲演唱中不容輕視的要素。
全曲的尾聲是對主題意猶未盡的補充。通過兩個感嘆詞“啊”的抒發,歌曲旋律緩緩上行,嘴角自然放松,保持嘴型,語氣堅定。隨后情緒愈發激昂熱烈,將歌曲帶入最高潮。最后一句處于高音區的“我的母親,我的祖國”傾注了海外華僑對祖國的熱愛,與歌曲開頭的引子部分形成了首尾呼應。
歌唱是語言的擴大與延伸,中國歌曲極為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精準,并將它放在了歌唱技巧的重要地位,只有做到“以字行腔、以字傳情、腔隨字走、字正腔圓”才能使作品的情感抒發更到位,從而引發欣賞者產生情感共鳴的藝術力量。
(二)聲樂技巧的運用
《我愛你中國》引子部分的演唱給人以親近的感覺,同時又要營造一種莊重的氛圍。將歌曲的音樂主題鮮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演唱者在開口以前必須先進入狀態,一發聲就要讓觀眾走進這首歌曲的特定意境當中。
“百”字是整首作品的第一個音,所以唱好“百”字尤為關鍵。在發聲之前轉動氣息的輪子,首先尋找上下連貫的感覺。注意“百”的字腹a要豎直打開、咬字圓潤,字尾i要收得干凈利落,體現出語言的韻律美。同一個字上跨四度時,必須掌握好氣息,心里暗示著向后向上吸氣,然后將聲音傳送出來。唱“靈”字時舌頭要矯健干脆,聲音通到脊背垂直線上,頭腔共鳴伴隨剩余腔體的復合共鳴同時進行,整體感覺流暢、豐滿、圓滑。到“鳥”字時下巴要放松,口咽腔打開,喉嚨位置放低,與前面的靈字銜接輕松自如,做到音低位不低。“從藍天飛過”這句不可左右搖晃,音色柔美,要唱出天空廣闊遼遠之感。
引子的第二句“我愛你,中國”是整首歌曲的中心思想,旋律經歷跌宕起伏,迎來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即小字二組g。“我”是起始音,要做好“我”的母音口形就必須打開牙關節,氣息下沉,聲音向后向上吸氣,使之串成一條線。作為整個引子的爆發點,唱“愛”字時要控制呼吸,恣意抒發出對祖國的熾熱之情。“你”字在曲調上的三度跳進以及切分節奏突出了語態,氣息必須貫通始終。最后“中國”兩個字要唱得柔滑延展,保持氣息平穩,展現出其圓潤流暢的聲線美。
引子是這首作品的精粹所在,所以如何演繹這一部分就顯得至關重要。好的開頭能使聽眾瞬間進入整首歌曲優美的意境當中,對于這首作品而言唱好引子就是成功的一半。
歌曲的主體部分節奏相對平緩,演唱時應該如同訴說一般給人以親切的感覺。隨后旋律的逐漸上行,感情也應持續遞進。歌唱者要充分打開喉嚨,放下喉頭的位置,勻速保持氣息平緩穩定,感覺整個后腰的背部在沒有限制地延長拉伸。因為這是一首歌頌祖國、表達愛國情感的經典之作,所以在歌唱時要特別重視把握歌曲的風格。雖然這一段基本處于中音區,旋律也相對平緩穩定,但在歌唱時也應該持續控制聲音的位置,才能做到輕柔圓潤。
隨著旋律的進行,在主體部分第七個“我愛你”處出現了八度大跳音程,將情緒瞬間推向高潮。在演唱之前,歌者必須充分做好氣息準備。從“我”到“愛”要以控制“我”的口型為基準,恰當變更舌位,在咽腔后面半部構成相對較大的空間,使開口字“愛”持續在豎起直立的狀態。這里是整首歌曲的首個高潮,要恰到好處地把握其力量、音響、速率的松弛起伏,氣息必須感覺一直貫穿到腳底,深且通透。然后充分結合頭、胸、腹三腔共鳴,用聲音來傳遞情感,用情感來帶動語言。做到音色優美,感情豐富。隨后“家鄉的甜蔗”處要把握好音量,字頭咬字清晰,并且馬上歸韻。“蔗”字不能因為換氣而唱得很匆忙,換氣時要快速自然、毫無縫隙,吸氣時要快而深,肌肉的靈動舒展性必須始終保持。由于這一句節拍緊湊、情緒高漲,因此演唱時要特別控制高位置低氣息,強音量氣下沉。八分音符不能唱得太著急,要和后面一句自然相接,雖內心緊張但表現出的聲音要處于放松狀態。隨后“我的心窩”處應做減慢處理,將心中的情感無限蔓延。
上一段落的結束并不代表歌唱感覺的停滯,演唱者必須依然保持興奮的哈欠狀態,為下面更干脆直白的抒懷創造更寬闊的空間。
二、作品藝術特征
(一)旋律特征
《我愛你中國》的旋律線條總體較為平緩穩定,是一首抒懷性很強的藝術歌曲。引子部分就帶給聽眾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曲子的第三個音就呈現了一個高音點。隨后逐漸下行,讓聽眾沉浸在歌聲里,仿佛跟隨百靈鳥飛翔于藍天白云之下俯瞰祖國壯美江山。旋律的發展在隨之而來的第七小節達到了整首歌曲的一個最高音,以堅定的語氣表達出了對祖國真摯的愛。中間段落屬于單三曲式結構,該部分旋律特征為抒情、平緩。(根據上文圖式結構)A部分以三、四度進行為主,每兩小節都是拋物線般的旋律,給人以娓娓道來的審美感受。B部分的旋律線條與A部分相似,只是它運用了六、八度跳進,使旋律更具前進性和抒情性,隨后逐步走向高潮。A'部分是A部分的旋律再現,進一步深化了音樂的主題。該曲的尾聲部分與開頭的引子部分形成了很好的首尾呼應,在寬廣遼闊、大氣凜然的旋律中結束全曲。這首歌曲激起了廣大海外華僑回歸祖國、報效祖國、建設祖國的滿腔熱血,以游子的角度唱出了所有中華兒女的心聲。
(二)伴奏特征
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與旋律聲部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引子:1—10小節 間奏:11—18小節 主題呈示A:19—26小節 對比中段B:27—34小節 主題再現A:35—42小節 結束段:43—57小節)
這首作品的引子部分采用了大跨度琶音、顫音來模仿云雀清脆空靈的聲音,在歌曲的開篇就渲染出一幅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景象。同時鋼伴與歌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豐富了藝術歌曲的抒情色彩。主題呈示部運用雙手分解琶音。對比中段部左手柱式和弦伴隨右手全分解和弦同時進行。主題再現部右手使用半分解和弦,左手使用波音和八度。為了推動旋律走向歌曲最高潮,使感情傾注得加倍透徹、真切,結束段左手采用了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八度混合式伴奏音型,右手則運用了大和弦和八度、琶音、波音的交替。
整首樂曲采用多種復式結構伴奏型,將鋼琴的表現力施展得淋漓盡致,豐富了歌曲的內涵,深化了歌曲的主題。
(三)鋼琴伴奏的藝術處理
整首作品的鋼琴伴奏大大豐富了該作品的藝術色彩。歌曲中有快速雙手交替琶音和慢速雙手同向琶音兩種不同形式。琶音的演奏要特意強調手指間力量的平穩轉移,穿指、跨指的把位準確。手腕的橫向移動協調,大指轉彎靈動輕巧,大臂自然舒展,使整個演奏狀態勻稱、自然、流暢,具有歌唱性。
其次作品中呈現最多的伴奏型是八度、和弦。注重手架子的支撐是彈好八度、和弦的關鍵。即一、五指和二、三、四指的掌關節要構成一個極度牢固穩定的拱形。當一、五指觸鍵時,另外的手指不管彈或不彈都理當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一、五指的力量撐持有助于加強手腕的力量。其次要確保力量傳送至指尖,大臂和手腕松弛而有彈性。只有各個部位動作協調,才能使演奏得豐滿有感染力,聲音圓潤有穿透力。
作品中的十六分音符應該用指尖最前面、面積相對小的部位觸鍵。手腕稍微高些,待手指先觸到琴鍵后再順勢把力量放下來。手臂放松且下鍵要快。采納低觸鍵的方法彈奏,能使琴聲更加清亮、通透、流暢。最后加上踏板的合理運用,在確保音色清晰的同時控制力度的變化,從而幫助歌曲更好地抒發情感。
參考文獻
[1]秦北濤.芻談聲樂作品學習的幾個步驟——以《我愛你中國》為例[J].音樂時空,2014(21):166-167.
[2]楊樹.淺析歌曲《我愛你,中國》的藝術特征[J].音樂大觀,2014(04):146.
[3]朱玉潔.淺析個性化聲樂技巧在歌唱藝術表現中的應用——以歌曲《我愛你,中國》為例[J].大眾文藝,2015(18):162.
[4]聶朝陽.淺論美聲唱法中的吐字咬字技巧——以《我愛你,中國》為例[J].音樂時空,2015(20):52-53.
[5]陳娟.從美聲唱法的角度談《我愛你,中國》的演唱技巧[J].銅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4(03):43-45.
[6]楊曉旭.論《我愛你,中國》鋼琴伴奏與演唱者的音樂語言[J].黃河之聲,2014(06):28.
[7]宋瑾瑜.以《我愛你,中國》為例淺談聲樂技巧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4(15):83-84.
[8]楊云惠,宗德琴.漢字發聲之以字行腔與情感體現——以歌曲《我愛你,中國》為例[J].歌海,2012(02):67-69.
[9]姜濤.音樂的靜態形式與動態形象的結合——淺談歌曲《我愛你,中國》中詞、曲、伴奏的完美對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242-243.
作者簡介:厲翊向(1994—),女,漢族,浙江永康人,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