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黎媚
【摘要】竹笛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樂器,具有悠久的歷史,受到國人的熱烈喜愛,無論是從文學還是從歷史的角度,都能看到竹笛的身影,表達其獨特的魅力。竹笛的原材料為竹子,種植范圍極廣,制造工藝簡單,攜帶方便。竹笛既能演奏中國樂曲,也能夠配合西洋樂曲進行共同演奏。竹笛演奏講求功夫,指工、氣功、唇工、舌工,在高校進行竹笛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展示藝術表現力。竹笛在中國樂器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民俗音樂演奏的重要樂器之一。在此種環境下,教育條件與藝術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審美情趣。當前,竹笛教學逐漸普及,這就要求竹笛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既要有嫻熟的竹笛演奏技巧,也應當創新教學方法。本文在此背景下淺要分析高校竹笛教學改革的策略,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以期促進竹笛課程在高校教學中進一步改革創新,切實提高學生主體的學習興趣與演奏技能。
【關鍵詞】高校;竹笛教學;改革;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竹笛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曲子婉轉動聽,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在中國民間音樂演奏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近幾年,隨著高校音樂專業的不斷改革發展,竹笛課程教育也日漸完善,培養出了大批量的音樂專業人才。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竹笛是需要高度重視的課程,并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竹笛課程發展較短,在高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高校音樂專業竹笛課程教學現狀差強人意,難以滿足現代多元發展需求。在此種形勢下,必須進行竹笛教學改革,切實創新教學方式,以此培育出更多的優秀竹笛人才。
一、教學方法探究
教學方法指的是根據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采用特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完成已有的教學任務,通過師生共同學習的方式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如何教,也包括學生如何學,在當前我國高校竹笛課堂教學中,大多數采用的是一對一教學法,或者是一對多教學法。此種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學習程度與學習內容的不同,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通過因材施教,切實提高竹笛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傳統的竹笛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自己如何講述,并運用自己的演奏經驗指導學生,卻忽略了學生在竹笛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出現了教師如果不親自教學生,學生就不知道怎樣演奏曲子,教師教多少知識學生獲得多少知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此種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的音樂情趣。在新形勢下,教師不僅要重視逐級教學方法,應當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技巧,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切實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二、高校竹笛教學改革中教師角度進行創新教學
當前,我國竹笛藝術事業發展較為成熟,并且高效的竹笛教學體系逐漸完善,擁有了小學至藝術碩士、教育碩士的完整教學體系,但是竹笛教學成果也存在一些問題,應當充分引起重視。在當前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高校擴招也不斷增大,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之部分高校竹笛教師授課能力有所不足,以及教材內容滯后等眾多問題,嚴重限制竹笛教學的進一步延展與創新。所以,必須加強教學改革與創新,切實提高教學水平,才能夠促進高校竹笛教學可持續發展。
(一)講授法
在竹笛教學過程中,運用講授法,教師運用自身生動簡明的語言,為學生傳遞竹笛的演奏技巧與及竹笛的基礎知識。講授法需要教師表達語言極為精簡,并且概述準確,通過條理,清晰的演奏分析,分層次進行指導教學,通過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此種教學方式,教師思維尚不清晰,平淡空洞,難以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會出現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此種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有充分的主動性,教師能夠隨意掌握教學進度,運用此法可以在竹笛基本功教學,或者是對竹笛樂曲進行分析探究時進行。在講授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增強學生的學習情趣與教師的人格魅力,構建師生間的融洽關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二)示范法
在竹笛技巧教學中,示范教學法是最為直觀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會講解教學,卻不會示范教學,那么學生將難以感受到竹笛的音色、音準、節奏與樂感。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夠從教師的示范中了解到竹笛的理論層面,所以教師對竹笛曲目進行示范教學,能夠生動直觀地呈現竹笛教授內容。示范教學法也是竹笛教學最基礎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知道如何演奏,并且根據教師的示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
(三)模仿法
模仿法是示范法與講解法的補充教學方法,也是教學方式見效最快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經過多次模仿練習,達到教學目的。運用模仿教學法,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示范與講解,學生能夠聽清,并且看明白,從而模仿出來。模仿教學法,由于學生個人接受能力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模仿學習效果也會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學生悟性較高,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所以竹笛學習模仿較為簡單,有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差,反應較慢,這就需要教師必須正確引導,耐心支持,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生才能夠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模仿教學法應當遵循系統性、規范性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深層次教學。在模仿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由慢到快,切記不要心浮氣躁,否則教學效率將會大大折扣。
(四)討論法
在討論教學中,教師進行正確指導,學生之間共同探討交流,針對竹笛學習的某一個重點或者是難點進行分析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在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掌握學生近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之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檢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好記錄工作,當學生討論結束后,對學生的見解進行分析,對于學生存在的異義點能進行正確引導,切實掌握學生探討的主要方向,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做到有所知,有所得。
三、高校竹笛教學改革中學生角度進行創新學習
(一)練習法
學生在學習竹笛中,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極為重要的,當前大部分高校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吹,教師陪練,此種學習方式,學生并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難以保質保量。此種練習不僅浪費了練習時間,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具體練習方法,將竹笛練習分為三個階段,通過長音、音階與吐奏階段的練習,掌握竹笛基本功。在進行竹笛練習曲練習時,應當占據總練習時間的2/5,練習曲練習,在長音練習中應當充分重視運用低音笛與高音笛、中音笛進行練習。切記不要總是運用低音笛練習,否則會造成高音笛練習嘴唇力量不足等眾多問題;第二個階段是進行新曲目練習,新曲目練習的時間應當占據總練習時間的2/5,學生拿到新作品時,應當看清曲目的風格特點與調式調性、演奏提示等大部分竹笛作品的演奏提示,這極為重要,所以,學生必須充分重視,否則將會運用錯誤的指法進行練習。在演唱樂譜過程中,學生必須做到慢點,循序漸進地掌握竹笛曲目的技巧與指法,在練習過程中先掌握音樂作品的技巧難點,進行正常練習,然后脫離樂譜進行練習,與同伴進行演奏、伴奏等多種方式,從而達到可以表演的程度。第三個階段是學生能夠運用1/5的時間演奏,學會獨奏曲,通過針對性練習,能夠做到溫故知新,為竹笛演奏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觀摩法
學生在竹笛學習過程中,觀摩法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觀摩法當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應當仔細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是用何種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習中給予學生怎樣的狀態進行學習的?通過觀摩法,學生能夠經常進入音樂廳或者是音樂展覽會等,感受音樂樂手在演奏中的表演過程。通過必要的觀摩性活動,學生能夠了解其他同學與教師、音樂樂手的表演水平與表演狀態,發現自身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別人的閃光點,能夠取長補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三)對比法
在對比學習過程中,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與比對,學生拿到新作品時,搜集相關作品的資料以及作者資料、作品的風格特點,進行正確分析,找到各類音樂家演奏的視頻資料,以及版本的譜子,進行綜合性分析,并且找出適合自己的版本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對比,能夠發現其余同學的演奏技巧,進行相同作品的不同對比。由于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所以學生演奏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學生應當充分借鑒別人對竹笛作品的把握情況,并且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四)閱讀書籍法
學生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閱讀與竹笛相關的理論讀物,獲取竹笛知識。隨著竹笛專業的不斷拓展延伸,理論書籍也在不斷的出版,例如《竹笛藝術研究》《中國簫笛史》這些都是值得研讀的專著。學生通過閱讀竹笛類的相關讀物,豐富竹笛教學內容,這是竹笛學習中重要的自主學習環節。學生在閱讀書籍過程中,應當著重觀看一些與民族音樂有關的書籍,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通過閱讀豐富內涵,拓寬音樂視野。
綜上所述,能夠看出,竹笛是中國古老的民族管弦樂曲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樂隊樂器之一,竹笛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塑造學生良好的音樂情緒。在高校音樂中開展竹笛教學,能夠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樂器的無限魅力。竹笛演奏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技巧,種類多樣,別具特色,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應當運用不同階段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全面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方式,通過創新教學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趙大禹.高校竹笛教學改革的策略探究[J].黃河之聲,2015(17).
[2]羅海玲.高師民族器樂教學改革初探———以竹笛教學為例[J].歌海,2008(06).
[3]陳賽.新時期高校竹笛教學改革的策略思考[J].藝海,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