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要】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僅立足于自身教學實踐,從初中音樂教學的角度出發,就如何構建高效音樂課堂發表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素養; 策略探究;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一、打造創意舞臺,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契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上將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表現出來,以此來深入理解樂曲內容、用心感受樂曲所帶來的美。例如,在欣賞《枉凝眉》時,考慮到這首曲子是四大名著《紅樓夢》影視劇中的主題曲,學生對此都比較熟悉,因此筆者鼓勵他們跟隨伴奏音樂唱出來,也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樂曲中的人物形象。聽到筆者的建議班內學生都隨著音樂唱起來,整個課堂氛圍異常活躍。繼而筆者請幾名音樂表現力較強的學生上臺來為全班同學表演,這些參加表演的學生開始由于緊張不愿意上臺,但是在筆者的鼓勵和班內學生的歡呼聲中,她們慢慢放下了負擔,全身心地投入到樂曲中來。伴隨著著凄婉哀傷的樂曲,臺上的舞者輕輕舒展開雙臂,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云手,舞步婀娜多姿,大家看了都驚嘆起來。又如在教學配樂朗誦《二月蘭》時,筆者在課下已經先讓學生通過互聯網、電視媒體等方式觀看了解了《二月蘭》的文章內容,因此他們都很想在課上把自己的預習成果展現給大家,筆者借此機會挑選了幾名學生上臺誦讀。部分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無法將內心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甚至有些學生的誦讀過于平淡,沒能將作品中的真情實感抒發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寄托,筆者將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個人際遇講述給學生,當他們理解了作者在逆境中巍然屹立、順從自然,頑強執著的高尚品性后,情感也相應迸發出來,朗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打造創意舞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更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可以緩解枯燥、單調的生活,使人們在辛苦學習和工作一天之后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音樂還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帶給人美的體驗 。音樂之所以被稱為藝術的表達形式,是因為人通過音樂不僅可以抒發對生活的感想,還可以帶給別人心靈上的共鳴。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深刻理解樂曲的內在含義,無法將樂曲中所蘊含的美全面地展示在他們面前,因此,在教學《烏蘇里船歌》時,筆者便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伊始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幾聲清澈的水聲,仿佛是有人劃著船槳乘著小船從遠處過來,學生都瞪大了雙眼滿心歡喜地看著大屏幕,等待劃船人的出現。伴隨著音樂聲屏幕上出現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年青人,他邊劃槳邊歌唱。船下是一江清澈見底的碧水,遠處是峰巒疊嶂的青山,青山的倩影此時就倒映在江中,兩岸景色仿佛百里畫廊,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學生看到這樣的美景,都不由地驚嘆起來。看到學生都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筆者趁勢說道:這是一首非常優美動聽的少數民族歌曲,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學習一下樂曲的結構與曲風特色……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將課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鮮活生動、有聲有色。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能夠更好地理解樂曲內容、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三、深度挖掘課本教材,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深入鉆研課本教材,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能讓他們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例如筆者在教學《好漢歌》時,力求通過挖掘課本教材,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下即為筆者的教學過程。
師:“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化史上的文學珍寶,這些著作中我最喜歡的是《水滸傳》,因為里面有很多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好漢。我們先來聽一聽今天要學習的這首《好漢歌》,聽完歌曲后請大家說一說歌曲主要想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思想?”(說話期間筆者播放了這首《好漢歌》,曲調大氣磅礴、慷鏘有力,學生聽了都深受震撼。)
生1:“《好漢歌》曲調激昂熱烈,很好地體現了書中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反映了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我最喜歡的歌詞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生2:“這首歌曲給人一種朗朗上口的感覺,歌曲既有獨唱也有合唱,就像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一樣,既可以單打獨斗,也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敵……”
接下來筆者給學生介紹了樂曲的創作背景以及影視音樂的特點,并把他們分成不同的聲部來演唱這首《好漢歌》,幫助其明確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和內涵,將課本知識與音樂素養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出更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以此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打造高效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羅丹.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