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音樂教育又是文化教育的重要體現。民族音樂要得到傳承與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學校教育的。如果一直將西方音樂作為主流,而將民族音樂當作附屬品只會導致民族音樂衰落。民族音樂只有通過系統的學校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因此,要想借助學校教育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就必須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充分重視民族音樂教育教學。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欣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民族音樂已歷經數千年發展,其內容十分豐富,擁有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音樂作品不僅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創作才華,同時也是不同文化融合的結果。但當前民族音樂受到社會音樂文化及西方音樂教育巨大的沖擊,不得不令人為之扼腕。但這并不意味西洋音樂不如民族音樂,而是在學習西洋音樂或者是社會流行音樂時,應當將民族音樂放在首要位置,要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國地域遼闊,擁有多個民族,不同民族的音樂都有其特征及藝術價值,是任何一個國家的音樂無法取代的。民族音樂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民族數千年歷史的縮影,充分體現了各族人民的智慧。
一、民族音樂欣賞教學實現審美教育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由于時代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年輕一代更傾向于現代流行音樂,很少關注傳統民族音樂,甚至已經漸漸遠離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與現代音樂相比,盡管傳統音樂的演繹方式、內容和審美取向都存在極大差別,但音樂仍然是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渠道,音樂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強學生審美意識。在審美追求方面,民族音樂一直追求意境與領悟,與西方音樂注重感情宣泄形成鮮明對比。以琵琶曲《梅花三弄》為例,重點描述的不是梅,而是充分體現了梅花的品格,再比如《二泉映月》,作品中并沒有任何有關“泉”“月”實質的景物,而是體現了作者坎坷的經歷與堅韌不拔的性格。上述作品表面上看只是描繪山水花鳥,但通過清新幽婉的音樂充分體現了深層次的精神面貌,充分體現了民族音樂的審美價值。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民歌作品,比如蒙古的《牧歌》、四川的《川江號子》等,以上作品無論是音樂的語言還是音樂的風格,都十分淳樸自然,蘊含著無窮的生機,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進而充分吸引學生,讓他們深深感受民族音樂的強大魅力。學習及欣賞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了解各民族的習俗及不同的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民族音樂欣賞教學實現愛國主義教育
可以說,民族音樂所包含的豐富情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以學校音樂教育必須注重民族音樂的傳承。音樂教學能讓學生充分領會到各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民族音樂并深深喜愛民族音樂。因此學校應當承擔起傳承音樂知識及愛國精神的責任,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包含了強烈的愛國情感,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這首作品由民族音樂家聶耳創作,它不僅吹響了民族奮斗的號角、唱出了民族的心聲,同時也塑造出一個個為反抗日本侵略者敢于流血犧牲的英雄形象。每當《國歌》在奧運會會場響起時,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都會油然生出自豪之感。再比如《長恨歌》及《滿江紅》等,每一首作品都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精神,表達了廣大群眾對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其強烈的感染力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通過這些音樂的傳授,不僅熏陶了學生的情感,也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
三、民族音樂欣賞教學有利于民族音樂的傳承
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不能只依靠一個人或者少數人,而是需要廣大群眾的支持。學校教育是大眾了解民族音樂的最佳渠道,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去欣賞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不斷擴展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感受民族音樂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讓學生更加努力積極地學習民族音樂,同時從中充分地感受到美的體驗。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與策略,比如錄像、幻燈片以及圖片等,然后配合生動的解說,詳細介紹音樂作品的內容與相關信息以及演奏與演唱的特點、作品的背景及流傳情況等。唯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才能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也唯有如此,才能為民族音樂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曦.民族音樂教育在國民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民族音樂,2011(01).
[2]歐小琪.民族音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要性[J].民族音樂,2011(10).
[3]林莉萍.淺談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欣賞課程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9(09).
作者簡介:李佩玉(1984—),女,漢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就職于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