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采用分類舉例和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對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基本現狀、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普通高校加強傳統音樂教育的重大意義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樂記》《呂氏春秋》等音樂代表作品相繼問世,此后歷朝歷代均有音樂名家和音樂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但是,鴉片戰爭使西方音樂隨之沖入國門。建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逐步得到重視,隨著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進一步研究,加上高校在傳統音樂教學方面的改革進行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較大進步和顯著成果。
二、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基本現狀與成因
(一)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發展成就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確保教育事業不斷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高校傳統音樂教育能夠迎來今天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平臺,主要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政策為高校加強傳統音樂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強力支持。
2.傳統音樂研究持續深入
自20世紀初傳統音樂進入高校后,中國傳統音樂教研隊伍隨之不斷發展壯大。隨著傳統音樂日益受到重視,在傳統音樂研究方面,陸續加大對傳統音樂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并取得了諸多科研成果。例如,樊祖蔭、伍國棟等代表人物對傳統音樂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等分別進行了全面總結與梳理等。
(二)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問題與不足
目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等受西方音樂文化影響巨大,由于“歐洲音樂中心論”在高校根深蒂固,傳統音樂教育在高校至今未占據主流,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傳統音樂課程遠遠少于西方音樂課程。目前,普通高校廣泛設置了音樂選修課,但是,由于傳統音樂沒有在高校形成體系,從總門數、課時量來看,戲曲、民歌等傳統音樂課程所占比重較少,而外國歌劇欣賞、西方交響樂欣賞等西方音樂課程所占比重較大。
1.隊伍知識結構偏重于西方音樂
目前,高校音樂教師大多畢業于全國專業音樂藝術院校或者音樂藝術專業,其學習過程中,傳統音樂課程遠遠低于西方音樂文化課程,致使其建立在西方音樂文化體系之上,知識結構呈現“西重中輕”特征,演唱、演奏傳統戲曲、曲藝等顯得力不從心,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較淺層面。
2.大學生喜歡傳統音樂程度低于西方音樂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西方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沖擊加大,高校很多大學生對西方音樂文化更加青睞,對中國傳統音樂興趣漸失。目前,大學生普遍喜歡交響樂、協奏曲、絲竹樂、吹打樂、西洋歌劇等西方音樂專業課,對戲曲、民歌等中國傳統音樂缺少興趣。甚至是音樂專業學生對開設的傳統音樂必修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對中國傳統音樂知識學習掌握程度令人擔憂。
三、普通高校加強傳統音樂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傳統音樂研究挖掘力度
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傳統音樂資源的研究挖掘工作并未間斷,尤其是‘文革后至現在,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研究隊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教學研究型學術梯隊”。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等學術研究機構相繼成立,研究成果頗豐。但是,學界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同時,針對音樂本體和文化研究陷入兩個極端的現狀,要注重在音樂本體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傳統音樂文化研究。
(二)豐富普通高校傳統音樂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影響傳統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幫助大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掌握較多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傳統音樂教學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等,實現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近距離欣賞,深刻感受傳統音樂的人文意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文化認同。
四、結束語
目前,經過多年努力,普通高校大學生傳統音樂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高校的從屬地位和“配角”角色這一“窘迫”現狀逐漸得到了改觀。但是,要實現根本改變,還有諸多任重道遠的艱巨工作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加以認真研究和克服,這也是今后在傳統音樂具體教學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吳霜(1992—),女,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