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愛 孫利娟
[摘 要] 針對大專層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特點,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從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 鍵 詞] 電工電子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24-01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行“2+1”模式培養計劃,即前兩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第三年進入醫院實習,在校時間較短,理論學習時間被迫壓縮,對實際操作技能掌握要求更高。電工電子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從事醫用電子工作的基礎,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需要授課教師不斷總結研究、改革創新。
一、上好第一堂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開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這時學生剛經歷高考進入大學,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任課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作為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對理工學科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有本能的排斥心理,甚至有的學生發出“來學醫就是為了不學數學、物理”的“心聲”。這就需要上課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消除排斥心理,克服畏難情緒,樹立學習好本門課程的信心。同時強調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是后續課程的學習基礎,以及是部分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專升本的考試科目,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整合教學內容,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本課程知識點繁雜、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涉及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內容,而且教材偏重理論知識。如何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融會貫通,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我校從專業培養目標入手,同時按照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要求,與醫學影像專業培養方案相結合制訂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也盡量與專業知識、實際生活貼近。如在講授變壓器等內容時,將X線機高壓變壓器和X線管燈絲變壓器介紹給學生,拉近學生所學專業與本門課程間的距離。再如導入“正弦交流電路”這一章節時,可以通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直流電哪些是交流電”“直流電和交流電哪個更好用”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進而向學生講述19世紀80年代著名的“電流之戰”,回答之前的預設問題,并通過我國目前的特高壓電網建設情況的介紹,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生動起來
隨著當代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高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日益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一種大趨勢。電工電子課程中存在大量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抽象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加入,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的新感受,讓枯燥的知識活起來。
例如,講解常用的低壓電器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圖片資料展示生活和工業中常見的各種開關的外觀和內部結構,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拉近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關于人體觸電的知識不少學生覺得是常識問題,上課時并不認真聽講,若利用小視頻將常見的觸電方式及觸電危害表現出來,可以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有效輔以傳統板書,突出重點、難點
目前,高校大多數的理論課堂多以PPT演示文稿為主,多媒體教學增大了信息量,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率。但PPT是對已有文件的固定展示,難免會有預設不足的情況。傳統板書教學則有更好的靈活性和交互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電工電子課程公式、定理較多,在講授公式的時候,在黑板上將其書寫出來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尤其在講解定理應用的時候,通過板書將思考、推理過程在黑板上一步一步詳盡地展示出來,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板書是一堂課內容的精華所在,是重點、難點的“大集合”,更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脈絡,而且教師在書寫板書的時間,同時也是學生思考消化知識點的過程。再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輔助傳統板書,可以讓教學效果更好。
五、合理設置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集理論和實驗為一體的課程,實驗教學是讓學生檢驗、加深理論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實驗課程的內容不應該簡單地局限于基本電路的連接、儀器儀表的使用、電子元件的認識上,還要增加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處理相關信息、歸納總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設計性實驗中預先給定項目背景環境、項目目的和項目要求,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理論模型,根據已學知識選擇合適的元器件自行設計電路圖,用電子元器件將電路連接好,調試完成電路設計,最終完成項目任務。
六、巧用社交軟件,保持課外溝通交流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需求多樣化,微信、微博、QQ等各種社交軟件有著廣泛的應用,便捷的溝通平臺、實時的消息推送,使信息交流已經不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實時的通訊,可以讓學生有任何問題的時候隨時可以提出并得到有效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以上措施從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在實際應用時需要任課教師結合學生情況靈活選用,并不斷優化現有教學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黃祥國,李燕.醫學影像設備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