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丹 勇思牟
【摘要】對于鋼琴表演來說,表演者的心理活動對演出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演者才能在表演過程中靈活地運用鋼琴演奏的所有技巧,表演才能顯得自然流暢,表演者才能更快的適應每個表演環境,若現場發生突發事件。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合理的應對調整,確保演出效果不受干擾。要擁有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實踐來作為鋪墊,所以本文主要圍繞如何讓鋼琴表演者在演出時實現有效的心理調控來展開分析探究。
【關鍵詞】鋼琴;演奏;心理調控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鋼琴演奏中心理調控的意義
心理調控能力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并不陌生,它伴隨著演奏的全過程。鋼琴演奏是藝術活動,心理素質與肢體之間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表演,心理協調功能決定著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和最終的表演效果。演奏時做好心理調控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環節。演奏者需要通過肢體和面部等表演去向觀眾傳遞信息,演奏者若調控不好心理狀態,肢體動作和情感的表達就很難準確的傳遞出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音樂作品的精髓內容也就難以呈現,觀眾就很難感受到鋼琴演奏藝術的魅力和真正價值所在。
二、鋼琴演奏如何實現有效的心理調控
(一)前期準備工作
對于任何一場表演來說,前期的準備事務是必須的,其中就包括了心理的調控,對于鋼琴演奏來說也是一樣,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演奏者緩解緊張情緒有很大幫助,并將之形成一種習慣,在面對緊張心理時才能及時有效的作出調控。要掌握鋼琴演奏的各項技能技巧,在平時就需花時間和精力去反復學習訓練,心理調控能力的培養也同樣需要在平時進行系統化的訓練。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并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點。第一就是演奏水平的問題,通過長時間的演奏訓練,演奏者的身體肌肉操作動作會形成一定的慣性。當開始演奏時大腦會自然作出反應,對音樂節奏和情緒的掌握會顯得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情緒;第二就是演奏記憶的問題,雖說熟能生巧但對于鋼琴演奏來說并不完全正確。因為鋼琴演奏要求表演者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將視覺、聽覺和情緒等所承載的記憶轉化成演奏動作,能有效防止在緊張心理情況下記憶出現空白的現象;第三則是演出經驗的問題,通常來說演奏的緊張情緒大多時候都是來源于內心的不自信,沒有足夠的舞臺實踐經驗就是導致這一心理的重要因素,在平時訓練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單獨練習,所處氛圍與表演現場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有多參與舞臺實踐活動,才能增強演奏者信心,從而緩解其自身的緊張情緒。總之,鋼琴演奏的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能很好地緩解演奏者的緊張情緒,其調控心理的能力也才會逐漸提高,才能讓觀眾真正感受到鋼琴演奏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臨場準備工作
鋼琴演奏是需要大量前期時間來做充分準備的,但并不是每一次演出都在相同環境下,環境的改變也會影響表演者的心理情緒,所以表演前做好臨場準備也是必要的。鋼琴表演者可以在出場之前選擇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閉目冥想。將即將演奏的作品內容和技巧都在腦海里彩排一邊,讓身心處于一個輕松愉悅的狀態。暗示自己要自信,不怯場,靜候登場就可以了。在一場鋼琴表演中,心理調控的方法有許多,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為表演者順利演出掃除心理障礙。例如當鋼琴演奏者有緊張情緒時,在表演開始之前可以靜靜地坐在鋼琴前面,去試著與鋼琴進行情感交流,讓其與自己產生共鳴感,陌生感就會減少,表演者也才能靜下心來去梳理作品中的所有信息,促使自己以最佳狀態呈現在觀眾面前。緩解演出前緊張情緒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當這一情緒出現時立刻采取應對措施,如眼睛眺望遠方,深呼吸等方式來調整心態。同時用積極的思想來替代緊張情緒也是有效緩解緊張情緒的不錯方法,這樣表演者的信心感會增加,表演狀態也會讓觀眾覺得更為自然流暢。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技巧表達是否到位和情感的抒發是否準確都是影響鋼琴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這兩個重要因素又受表演者心理素質的影響,所以鋼琴演奏者要有較強調節心理情緒的能力,才能為表演的順利進行奠定心理素質基礎。鋼琴表演時生理機能與心理機能綜合的藝術表演形式,演奏技巧代表演奏者的音樂專業素養,情感的表達傳遞代表著其內心的思想情緒,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讓觀眾理解到作品的內在品質和重要思想。因此,鋼琴演奏者在演奏前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情緒,是對鋼琴演奏順利進行且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障,對心理的調控能力是鋼琴演奏者必須具備的必備素質。
參考文獻
[1]龐卡.試論鋼琴演奏的心理訓練[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02).
[2]艾希.鋼琴演奏者心理調節與心理素質培養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3.
作者簡介:于一丹(1969—),女,吉林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鋼琴教學與藝術指導。本文指導老師;勇思牟(1993—),女,漢族,河北人,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吉研究方向: 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