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過程中,一些專業程度較高的學生在重奏課中的音準意識淡薄,集體合作意識較差,個性過于突出,忽視了共性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過重奏實踐演奏中所遇到的問題結合木管樂器的演奏得以改善和解決。
【關鍵詞】音色;音準;個性;共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相互協調,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在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文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量。西方古典音樂的普及在我國北京、上海等一線發達城市的高校發展交流可以與國際接軌,在多年的摸索探究中形成了一整套適合自身發展,完整、系統的實踐演奏體系。不過,由于我省地理位置比較閉塞,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后,黑龍江高校木管樂演奏、重奏研究工作與發達城市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還處于起步發展的初級階段。筆者作為一名巴松管專業的教師,從學習巴松管到今天成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名光榮的巴松管專業教師,在古典音樂領域經歷了跨世紀的變化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喜憂參半,一些專業程度較高的學生在重奏課中的音準意識淡薄,集體合作意識較差,個性過于突出,忽視了共性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過重奏實踐演奏中所遇到的問題結合木管樂器的演奏得以改善和解決。
一、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準問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研究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1)在木管樂器的故鄉——西歐,那里從音樂的普及、文化氛圍、交響樂團的管理演出機制,可以說方方面面都發展得極為成熟,而在這些方面,我省從音樂愛好者、音樂初學者、高校的學生最后到交響樂團的專業演奏員,每個環節都存在著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比如說德國,為了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會經常舉辦交響音樂會,音樂會的曲目有通俗經典的大眾曲目,也有專業性很強的古典和現代交響樂曲目,旨在通過增強演奏者的重奏演奏興趣和共性配合的意識。當地的音樂學院還組織學生以重奏小組為單位,分別組成幾個重奏小組定期排練演出,通過各小組間的對比總結使大家清楚地看到他人的優點,總結自己的不足。
(2)目前,我國國內的音樂學院重奏合奏教學發展速度與教學水平也非常迅速,能夠及時對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這樣有助于對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把單一的課堂理論教學發展轉變成立體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演出相結合,課堂與舞臺的完美融合。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核心,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以及增強對未來事業發展的自信心,提升榮譽感與自豪感。
(二)研究意義
從木管專業演奏的立場和角度出發,通過自己的小專業觀察行業內的動向與趨勢。經過研究與總結,木管樂演奏與重奏仍然孤立存在,通過對其現狀的調查、研究和分析,總結和整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不求會徹底的改變其結果,如果對于學習木管樂器的演奏者在重奏演奏中能增強合奏意識,對于重奏演出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或是有所改善,將是本人最大的安慰。通過對專業和重奏結合的研究,會發現一些目前在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令人不滿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面對高校木管樂教學發展的現狀,對于未來我們會產生擔憂。通過現實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鋼琴伴奏不能進入到專業教學課堂中,鋼琴伴奏教師師資資源緊缺,不能滿足跟隨每一個學生進入到專業教學課堂,學生也僅僅只有在每學期末的專業考試之前會與鋼琴伴奏老師有不多的合奏機會。這樣學生的合奏意識被大大削弱,長此以往,變得我行我素,不懂得合作配合。那么,對這些現實存在的狀況進行了解研究之后,從專業演奏的角度思考,通過將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舞臺實踐演出相結合,力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的演出機會,改善專業演奏與重奏之間關系的孤立存在,使兩門學科可以通過實踐演出交叉發展,這對于研究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準問題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一)主要內容
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大管專業教學演奏工作,結合大管在重奏與合奏中所遇到的音準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同時,圍繞木管樂器組舞臺演奏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多年的舞臺實踐中,通過對學生在演奏中思想意識的感知以及來自同行專家的信息反饋,愈發感到了重奏教學與實踐演出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專業技巧課方式方法的轉變與改進,激發和促進學生的重奏合奏意識。
(三)重點難點
木管器樂教學現狀與未來發展的研究重點是,通過在教學中方式方法的改進促進重奏教學現狀的改善,以木管器樂各專業的演奏為中心進行研究與分析。不過,在研究的過程中一些現實問題始終困擾著我,比如說,研究文獻、資料的匱乏、教學中信息的反饋不夠及時準確以及課堂理論與舞臺實踐不能完美融合,學生即使有機會登臺演出也是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呆板狀態中。
(四)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希望通過對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準問題的研究,讓重奏形式的音樂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讓它更加通俗,使彼此零距離接觸。讓所有學習器樂的學生以興趣和熱愛為原始出發點,不帶有任何的目的性,輕松地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與快樂,讓他們的專業學習過程成為一段美好的人生回憶。
談到創新,本人覺得有些言過,甚至是慚愧。出于從木管專業演奏的角度出發,結合重奏排練、演出,解決重奏排練中所遇到的一些個性問題。這只是我個人將專業演奏中所遇到的實際情況與重奏演奏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和闡述,只是個人的一些觀點,還不成熟。
三、木管五重奏音色音準問題的研究成果
木管五重奏音色音準問題的研究與本人的教學工作和舞臺實踐演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本人通過舞臺演出,觀察、總結、研究分析得來的心得體會。調研期間,本人尤為注重傳統式教學方法帶給學生演奏效果改變,在此基礎上嘗試著融入一些創新式的方法于傳統教學方法中,例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演奏興趣為首要目標,而不是不顧學生的切身感受一味地向學生講授知識。通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了解并喜愛自己所學的專業,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去傳授學生知識,組織重奏排練、演出效果可想而知。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曾對一名沒有任何音樂知識和基礎的學生嘗試過這樣的啟蒙啟發式教育。我能深切感受到學生在通過接觸、了解、視聽這樣的立體交叉的前期工作的輔助準備階段的成效。學生由對音樂的一無所知、一竅不通轉變為對其主動關注、產生興趣、積極參與演出,其效果與以往傳統式教學的結果發生了本質變化。
四、結語
目前研究范圍只是針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初學者展開的,這樣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效果。但是,對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奏基礎和程度的在校本科生這樣的研究工作還缺少研究的條件,在校生有著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必須嚴格執行。因此,留給新教學模式的應用空間就相對小了很多,既要保證教學任務按時完成,又要嘗試新的重奏實踐演出方式,兩者都要兼顧屬實很難。我們可否嘗試一下,將教學計劃做些調整,把現有的教學計劃分為兩部分來制定,一部分按照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另一部分針對新教學模式進行修改。把授課的學生分為兩部分,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學期末總結每場演出,對比分析新舊教學法的利與弊,選擇對成績的提高和舞臺演出效果最佳的一種真正適合高校實踐重奏演出的模式應用到其中。
參考文獻
[1]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簡介:王肖男(1982—),漢族,中共黨員,講師,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巴松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