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表現力涵蓋音樂感受力、音樂理解力與音樂想象力。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擁有音樂表現力,就需要教師通過演奏技巧教學、聽覺訓練教學、彈唱結合教學等方式使學生在擁有嫻熟演奏技巧、靈敏聽覺的基礎上做到彈唱自如,在演奏過程中以良好的音樂表現力獲得理想的鋼琴演奏效果。
【關鍵詞】鋼琴演奏;音樂表現力;演奏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4 【文獻標識碼】A
一、音樂表現力
音樂的表現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音樂的感受力。音樂感受力就是日常狀態下的音樂感覺,包括感受音樂的聲音特性、時間特性以及情感特性。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通過變化多端的聲音色彩來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鋼琴演奏者必須要擁有良好的感受力、敏銳的聽覺力才能夠運用正確的演奏方法。在長時間的鋼琴演奏過程中要學會感受身體的協調與配合,辨別聲音的彈跳性、連續性。音樂具有時間性,音樂擁有強弱變化、動靜結合,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要注重時間的流動性,符合人的欣賞規律與習慣。音樂還是情感的藝術,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音樂表現力的最終目標。情感是音樂的靈魂,音樂中蘊藏著情感,情感撩動了聲音。優秀的鋼琴演奏離不開正確的演奏方式,更加離不開情感的融合;第二,音樂理解力。對于音樂來說,在擁有了感受力的基礎上必然要提升音樂的理解力,如果沒有深刻的理解能力自然也無法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第三,音樂想象力。音樂是一種形象思維藝術,只有擁有音樂想象力才能夠在保證正確運用技巧的同時充滿情感地進行演奏,以便使得鋼琴演奏具有感染力。只有演奏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力與真實的情感才能夠在演奏過程中運用合適的演奏方法,演奏出動聽的作品。
二、鋼琴演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一)掌握演奏技巧,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要提升音樂表現力離不開鋼琴演奏技巧。要掌握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需要長時間的刻苦訓練。在演奏過程中手指要靈活有力,演奏的時候要干凈利落,動作要快速且準確,力度合適。合理掌握鋼琴的節奏與彈奏的速度,有的學生在彈奏鋼琴時往往難以把握節奏與速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狀態或技術因素,有的學生過于緊張或隨意,有的學生指法與力度沒有掌握到位。基于此,在日常鋼琴演奏訓練中要重點加強訓練,尤其是演奏中的重點難點部分要進行反復多次練習,即使是簡單的音符也要認真對待。對于演奏難度較高的曲目則可以采用從易到難的的訓練方式,從慢速與中速開展彈奏訓練。
(二)形成靈敏聽覺,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在鋼琴演奏中靈敏的聽覺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要求學生在一開始就仔細聆聽自己彈奏的聲音,通過靈敏的聽覺能力獲得優越的音樂表現力。鋼琴音樂作品中主要的旋律聲部不一定都處于最高聲部,例如在進行巴赫賦格曲的彈奏過程中,不僅僅要讓聽眾領略到最高聲部的主題,同時還要感受到中聲部與低聲部的主題,即使簡短的樂曲也需要清晰的分辨聲部與伴奏聲部。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音樂聽覺訓練,對所彈奏的鋼琴作品進行分析,以便讓學生能夠在清晰的思維控制下有目地進行彈奏。具體來說,要讓學生擁有的靈敏的聽覺,首先要建立旋律聽覺。在鋼琴音樂作品中旋律是關鍵,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聽自己彈奏的聲音,對自己所彈奏的旋律做到心中有數,在聽覺的控制下進行彈奏。在彈奏的過程中要細心辨別旋律中的每一個音,辨別語句中的換氣,從而形成有邏輯性的節奏。還要注意復調聽覺的培養,在彈奏過程中要注意不同聲部的旋律要求,在音響平衡的前提下保證不同聲部的自然流暢。
(三)進行彈唱結合,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進行彈唱結合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演奏過程中彈好旋律,從而提升音樂表現力。教學中,教師要定期開展邊唱邊彈、分手練習、難點反復練習,要讓學生在演奏過程中認真分析樂譜,明確樂譜中所有的符號,包括強弱、節奏、音符等,并且嚴格按照樂譜中的標識進行演奏。在彈唱結合教學初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眼看、手彈、口唱、耳聽、心想的五位一體的綜合訓練,讓學生能夠看著樂譜演唱,還能夠精確地演奏。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對于提高鋼琴演奏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表現力是學生的綜合體現,需要始終貫穿到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規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通過演奏技巧教學、聽覺訓練教學、彈唱結合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參考文獻
[1]潘樂.淺談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37(03):237-238.
[2]耿蕾.在鋼琴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北方音樂,2016,36(13):139-140.
作者簡介:曹鵬(1986—),男,回族,遼寧沈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