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佳妮
【摘要】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新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能為幼兒音樂教學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對幼兒創造、理解、記憶等多方面能力培養有獨到之處。
【關鍵詞】多媒體 ;幼兒園 ;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引導,激發幼兒創造力
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放在首位,實現激活創新潛能的目標。幼兒是以色彩、形象、聲音的直觀性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性思維過渡的。巧用信息技術,可以擴寬幼兒的思路,發展思維能力。如音樂活動《春雨》中,結合這首歌中的自然常識,引導幼兒展開想象,有目的地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幼兒展現一幅美麗春天的畫面,伴隨著輕緩的背景音樂,畫面跳動著:春天來了,小草探出頭來,五顏六色的小花露出了笑臉,柳樹姑娘的辮子漸漸長長了,調皮的小雨點也紛紛趕來湊熱鬧,滴滴答、滴滴答。接著,我用鼠標點擊出示的一顆種子,提出問題:“小雨點落在種子上,種子會說什么呢?”幼兒的回答各不相同:“小雨好甜啊!”“我想要發芽!”“我想要長大”……接著極富動感的一段前奏音樂再一次打開幼兒的創造之門。傾聽完音樂后,我鼓勵孩子們用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孩子們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創編的動作也是各具特點,一個個獨特、新穎、優美的動作展現出來:種子發芽、種子跳舞、種子喝水、種子和小雨做游戲……在創編中,幼兒不僅理解了歌曲,懂得了春雨下種子發芽這一科學常識,還在自然狀態下得到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再如大班歌曲《山上的音樂家》,一共四段,每一段的段式都是一樣,開頭都是“我是個音樂家,我是山上(小松鼠、小兔、小鳥、小狐貍),”第二句是“我每天不能忘的就是(拉小提琴、彈鋼琴、吹長笛、敲大鼓)練習本領”,結束句都是“我(拉、彈、吹、敲)得怎么樣?”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一目了然地掌握歌曲結構,引導幼兒創編時,從電子白板強大的圖庫中點出一種小動物,一起想象它在練習什么樂器本領,就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歌曲創編了,讓幼兒輕松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歌曲意境,提高幼兒理解能力
在組織唱歌活動時,光靠鸚鵡學舌的方式,老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孩子們沒有學習興趣,不能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他們當然不會準確地唱出歌詞了。所以,在組織歌唱活動時,創設歌曲要表達的意境,制作與歌詞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大班歌曲《顛倒歌》,要讓幼兒理解“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稱大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螞蟻扛大樹,大象沒力氣……”等等違反自然規律的現象,光用嘴巴描述,也許大半天幼兒還似懂非懂的。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夢幻情境,讓顛倒現象變得合乎情理。幼兒通過觀看,夢中的情境與現實完全相反,借此機會告訴幼兒這個現象叫“顛倒”,顛倒歌唱的內容就是和現實相反的。多媒體課件輕松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提高了幼兒的理解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讓歌譜進入情境,發展幼兒記憶力
歌曲的學習,記憶歌詞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機械反復地練習,幼兒容易疲勞。為了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結合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們把歌詞制作成圖譜,圖片從電子白板強大的圖庫中去搜索,或者從網絡上去下載,通過電子白板投影出來,色彩鮮艷,形象直觀。幼兒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著圖片就能唱出歌詞,我們還運用多種方式,留出空白圖譜,或者出示順序錯亂的圖譜,引導幼兒通過傾聽去填充,通過演唱去排序,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傾聽習慣,還發展了幼兒的記憶力。
除以上幾方面能力培養外,表演時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給老師提供了觀察和指導幼兒的機會。每個幼兒都有表現欲望,他們都是喜歡表演的,常常合著音樂手舞足蹈。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彈琴幼兒表演,他們在表演時老師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在幼兒表現美的時候,老師可以充分觀察幼兒,給幼兒適時的幫助和指導。唱歌活動作為一個完整活動,也肩負著教學活動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的任務。在歌唱活動中,合理借助現代教育手段,能發展幼兒的理解、觀察、記憶、表現能力以及身體動作的協調和美感等,讓歌唱活動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劉俊宏.激興趣創情境引欣賞——合理的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J].吉林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