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旖琴
【摘要】啟蒙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但啟蒙教學并不限于某一特殊的年段,而是一種學習的狀態,在啟蒙教學中少年兒童較為困難,與成人年齡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而在小提琴啟蒙教學時,教師應進行引導,并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來更好地進行啟蒙教學。
【關鍵詞】啟蒙教學;小提琴;興趣培養;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啟蒙教學的一般規律
(一)適宜循序漸進
小提琴啟蒙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循序漸進,應對教學過程有度的掌握。所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若很好地完成預期或提前結束時,教師也不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雖然對學生有更大的空間,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壓力。小提琴老師在進行啟蒙教學時,應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的順序進行遵循,不能只求速度,導致出現揠苗助長的結局。而且在教材難易程度中應由易到難。啟蒙教學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一點一點學習,跨度不要太大,要有一個扎實,穩定的基礎。而且老師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知識程度的掌握有所了解,對于學生在學習中欠缺的內容應進行補充,并讓學生對補充的內容進行了解、掌握,甚至懂得運用,對懂得的知識進行變化鞏固并積極前進。
(二)因材施教教學
老師在進行啟蒙教學時,其中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學生,由于學生不同年齡、理解力及課后練習等的效率不同,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分析出學生應采用什么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特點來對學生進行特異性教學。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應進行換位思考,老師作為長者,應站在學生的位置上去考慮問題,并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當學生信任老師時,那么老師會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和細節,使得老師能夠更好地去幫助學生進行改正,并適當提出建議,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進行知識傳遞時,學生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所以在對于同一種問題時,會有很多見解出現,而在這時,老師應對他們的想法進行傾聽,并尊重他們的意見及認知水平。由于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對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情感等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同時教學環境是一種重要的氛圍,老師進行教學時,應合理運用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在更多的場合、機會中,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學生激發出自己的創造力,在活動中變為參與及傳授者,從而來達到學生想說、會說、敢做的情況,將學生的最大潛能挖掘出來,并與學生一起成長。
(三)分散和遺忘和重復學習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存在著分散與遺忘的特性,那么老師在進行新知識講解的同時也應促進學生對以往知識的復習。在進行啟蒙教學時,對學生采用分散教學讓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有一定效果,當我們接觸一種新的事物時,應采取一種輕松且松弛有度的教學方式,不能一味鉆牛角尖,這樣不僅我們可以保持對事物的興趣,同時還能進行有效的學習,由于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會遺忘一些知識,所以在學習時還應對知識進行重復學習。
二、興趣的培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進行教學之初,應將課堂教學內容準備充足,對學生如何去學習進行引導,同時老師幽默風趣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提高,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到其中來進行知識的互動,使整個課堂都充滿活力,從而營造出一個積極快樂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對學生進行正面鼓勵,讓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得到鼓勵與支持,從而增加對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若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可能不會給出正面的回應,當老師發現問題時可以采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提點,讓學生在解決困難時不會有太多的挫折感。
(一)進行啟蒙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當老師在進行啟蒙教學時,由于學生的差異性不同,導致在進行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問題需要老師注意。①應重視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是由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老師應該如何教才能讓學生理解清楚,而在進行教學時也應根據學科的規律來進行教學,并去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同時老師也應提高教學質量,來促進師生之間學習的質量;②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國家要求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當老師在進行小提琴啟蒙教學時,不僅要教授他們課本知識的內容,同時還應教他們知識技能,讓他們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應相信堅持就是勝利等高貴的品質;③加大對教學過程的重視:在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分析時,人們都只關注結果,而對過程并不怎么關心,由于結果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調整,讓老師不僅擁有良好的教學觀念,同時讓學生進行有質量的學習,并從多角度去欣賞學生,增加他們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劉李娟.對小提琴啟蒙教育的思考[J].藝術評鑒,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