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肖曼
[摘 要]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為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明了方向和內容。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突出職業性教育目標、體現綜合性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等特點。新媒體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利用新媒體開展實踐活動自主學習,開發新媒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平臺,創新新媒體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反饋機制,能更有效地促進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使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為職業技術人才奠定語文相關能力的堅實基礎。
[關 鍵 詞] 新媒體;中職語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66-02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含義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學生在科學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性和協作性方式進行綜合性學習實踐的活動,是為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等設置的課程類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學科科目在課程中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教育部最新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包括“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這就為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闡明了基本內涵。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向就是要“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惠州市中等職業學校使用的語文教材是由楊宏和仇云蛟主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文》一書,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中職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教材中的每個單元的課程設置都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安排,根據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教材規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語文能力的要求。每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都設置了活動的主題、活動的計劃、活動的方式,并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通過綜合的實踐活動課程來加強中職學校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1.突出職業性教育目標
與普通高中的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考試為主的語文實踐教學目標不同,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貫徹的是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因此,中職語文的學科教學必須與職業教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對中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使中職生能夠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熟練運用語文能力來促進自己的職業技能提升,增強職業交往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工作的基本能力。
2.體現綜合性實踐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要通過綜合性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多種多樣的自主活動中獲得積極的發展。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是綜合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不同行業的技術人才,因此,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另一方面,教學特點也體現出中職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兼顧實踐技能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3.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職業學校的培養對象是未來的社會技術人才,技術應用和實踐更加需要創新思維作為動力。由于受到日常教學模式和內容的影響,職業學生的思維緊密結合教育書本,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對自我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訓練,是基于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聯系性培養。因此,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創新思維,尋找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新媒體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意義
(一)新媒體的界定
新媒體是指在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現代科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興媒體。當前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媒體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除了電腦之外,陸續出現了以手機、iPad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更加拓展了新媒體的用戶人群。新媒體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媒體以自身的傳播特點,海量的傳播內容,豐富的信息量以及更為便捷的接收方式,越來越廣泛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維。對熱衷于接受新事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新媒體也已經成為他們必備的生活信息工具。
(二)新媒體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意義
在新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建議中,提出要“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應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學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不斷改革教學理念,科學地使用網絡技術和其他多媒體技術,豐富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方式,為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自主學習。首先,利用新媒體能實現教學的便攜性、靈活性和多元化,使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具有形象性,注重感染力,大大提高了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次,利用新媒體進行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同時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再次,利用新媒體能夠讓職業學生更加了解科技發展的作用,培養學生對職業技能學習的自信心,提高自己學習技術、應用技術的重要意識。
三、新媒體視域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升策略
(一)利用新媒體開展實踐活動自主學習
在信息時代,新媒體發揮著無窮無盡的功能,利用好各種新媒體,從而使學生改變對新媒體在學習中的作用的認識。教師還要在實踐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利用電腦、手機等移動媒體設備,靈活地查閱資料,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學生在課外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中職語文教材《語文》(楊宏,仇云蛟主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第三單元“好書助我成才優秀圖書推介會”中,是為了提高學生讀書興趣,培養讀書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各小組列出品讀過的書目清單,這時候,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微信,讓學生按照小組微信群,實現自主討論推薦書目,教師可以在微信群里推送有關書目的品讀鑒賞文章,讓學生相互感受讀書魅力,并在班級微博中對重點介紹的書目制作電子書鏈接,以供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加入一些與讀書有關的微信公眾號。最后在每個小組推薦優秀圖書后,教師還可以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為學生鏈接央視《朗讀者》節目的視頻,提高中職生的生活與閱讀的感悟。
(二)開發新媒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平臺
傳統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往往無法及時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情況,也就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調控和指導。借助新媒體平臺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開發新媒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平臺,比如語文教師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建立中職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微信群、公眾號等,可以上傳大量豐富的微視頻,供學生反復學習、練習。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課余學習,將豐富生動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以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培養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實踐學習和活動開展。例如,在《語文》(楊宏,仇云蛟主編)第五單元“青春漂流瓶,詩歌朗誦比賽”這一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突破傳統的現場詩歌朗誦比賽的形式,利用新媒體舉辦青春詩歌網絡朗誦大賽,并引導學生自己創作詩歌作品,并進行創作感言的說明。經過教師指導和反復的練習,兩人一組,在課余時間用手機錄制朗誦詩歌的視頻,建立詩歌朗誦大賽公眾號平臺,將學生的朗誦視頻作品傳入公眾號,由師生家長等共同參與評選活動,這種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在傳統現場比賽中的緊張怯場心理,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創新新媒體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反饋機制
利用新媒體創新管理和評價方法,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和評價,必須實現同步信息化。一方面,關于管理和評價教師的教學,可以在手機微信、網上進行學生滿意度測評,建立和維護QQ群、微信群、公眾號、微博等,了解學生對教師的建議。另一方面,關于管理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每個階段的過程性材料和成果全部上傳、保存至新媒體平臺,全程記錄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材料和成果,這樣便于師生之間進行多元評價和交流,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造更好的環境,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雄鷹.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17(7).
[2]曹晨艷.以信息技術提升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效能的實踐探究:以“面對新媒體”為例[J].新校園,2015(8).
[3]陳祈榮.借助多媒體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教學[J].考試周刊,2015(4).
[4]王玉云.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1).
[5]王志慧.融合新媒體新技術,助力高效語文課堂構建[J].啟迪與智慧,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