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耘
[摘 要] 數學是技工教育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設計系學生往往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抽象難學,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也經常面臨“課難上”的尷尬局面。立足于教學實踐,從技校設計系(形象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的數學教學現狀出發,強調數學與專業相結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出教學改革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改善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技校;數學教學;設計系;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18-02
技工教育是國家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現階段技工教育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尤其是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未形成獨特的教學理論,缺乏系統、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與專業課程未得到有效結合。事實上,技校學生大多文化基礎水平較差,加上數學要求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態度,使“難”成為共識。作為基礎學科,數學正面臨課時減少、不受重視等困境,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和學生的厭學情緒制約著教學效果。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必然要走上各學科相互溝通融合的道路。因此,讓數學與專業相結合是最為必要也最為有效的教改途徑。
一、技校設計系數學課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影響著教學各環節的開展。技校數學課的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教師難以實現高效教學,更難以對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評價。以設計系為例,首先,從知識的角度,數學課大多使用通用版教材,其內容理論性太強,與專業實際相關、為專業所用的太少。其次,從技能的角度,需要學生掌握的有助于專業、激發創意的能力不明確,學生以為學數學的目的就是解題和應考,無法體驗其實際作用。最后,從情感的角度,數學課要培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清晰。總體而言,教師無法理清針對專業的教學目標,成為問題的根本所在。
(二)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省大多技校采用省編或部編的技工院校數學教材,僅少數使用校本教材,缺乏針對具體專業的專門版本。雖然在不斷修正和改進,但教材的發展還是相對滯后的。通用版教材沒有個性更沒有針對性,更值得注意的是,設計系專用的教材至今仍未出現,設計系所需數學內容不明確,也未經過任何系統性的編排整理。
(三)教師知識結構不全面
技校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分為:學科專業知識、授課專業背景知識、教育專業知識和信息素質。數學教師普遍存在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許多教師并不了解所教專業的知識背景,無法很好地掌握適合該專業的應用型教學技巧。
(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技校學生剛從應試教育中被“淘汰”出來,對理論課的學習缺乏信心和動力,課堂接受能力較差。設計系學生自由、感性的個性與數學枯燥、抽象的特點格格不入。他們不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課堂上頻頻出現“低頭族”。教師常常力不從心,一方面是課堂效果不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另一方面是學生熱心于專業課卻厭惡數學,數學與專業課非但無法良性結合,還造成相互矛盾的局面。
(五)評價方式相對落后
許多技校數學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平時成績(作業、考勤、課堂表現、測驗)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考核僅停留在內容了解、知識點記憶和試題解答的層面上。落后的考核方式無法符合新時期對基礎課與專業相結合的要求,缺乏實踐性考核內容,未能體現專業特點和數學的實用性。
二、技校數學教學與設計專業相結合的策略
(一)做好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工作
技校許多專業的招生都是初中起點的門檻,基礎課程通常被安排在第一學期,這就要求數學課應當注重與初中知識的銜接。數學是連貫性較強的學科,教師要重視知識的查缺補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新階段的學習。
(二)加強教師的職業能力水平
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數學教師歸屬于公共基礎教學部門,沒有固定的授課專業。數學教師不可能對所有教學系的專業知識都非常熟悉,每學期教學任務的不同使他們很難適應不同專業知識的更新。除了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之外,對教師個人而言,更應當不斷加強職業能力水平。
(三)明確設計系數學的教學目標和施教內容
1.明確教學目標
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工業設計系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如下表:
根據技校工業設計系具體的學制、培養目標和課程編排,數學教師對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材的甄選都要嚴格以專業為中心,符合專業學習需求,力求發揮數學的實用性功能。
2.準確定義教學內容
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其課程《服裝設計基礎》需要用到幾何與函數的知識點,《服裝陳列與展示》則要用到數列的知識點等,專業課的學習都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課程要求和生產實際適當減弱內容的深度,創造實用、適用的學習氛圍,力求在有限的課時中使學生實現最高效的學習。要體現數學教師條理性強的職業特點,對重點知識點進行提煉,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
(四)提高課堂教學專業化程度
1.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要求在課堂上推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啟發、討論、參與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新式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講究在“做”中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通過一體化形式使知識掌握更深入。
概念、公式、法則等的抽象性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再發現”,教師要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可采用小組學習等方法,通過參與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注重數學課和職業能力培養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能以數學為工具達到鍛煉思維能力的目的。
2.采用多元化的現代教學手段
動手操作、直觀感知是形成數學概念、掌握數學規律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豐富知識形式,不斷充實多種媒體材料,采用視頻、課件等現代化輔助教具,將知識最大限度地直觀化、具體化。例如變換軌跡、圖像生成和轉變過程等都可以動態地呈現,使枯燥的理論變生動,呆板的畫面變動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樂于參與。當然,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依賴,要注意把握使用的度。
3.作業、例題專業化
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于專業,教師應編制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習題,激發學生的課后遐想,培養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作業、例題專業化就是在選擇內容的過程中要考慮專業特點,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例如,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蘊含了“黃金分割”的知識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教師可將普通肖像畫與其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用b:a=a(a+b)≈0.618比線段示意圖來理解,以此鞏固“前項”“后項”“比值”等相關概念。作業、例題的專業化需要教師發揮創造性,打破傳統解題模式,從專業的生動例子中挑選可為數學使用的加以合理利用。這樣既減輕了教師講解的壓力,也能讓學生輕松、快樂、主動學習。
4.改善評價方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技工教育形勢下,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已不適應教學現狀。教學評價應反映教學的效果,考核的方法應當多樣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考核要因人而異、因題而異,針對設計系的特點和學生個性特征適當進行調整,創造民主又靈活的評價方式。例如,對在課堂參與中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尤其是有創新精神的(如一題多解)要給予鼓勵。另外,根據教學安排可以設置半開卷考試、大作業、實踐報告等考核方式,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加強學習參與意識。
(五)發揮教育合力作用,開展有專業特色的學習活動
數學學習可以廣泛輻射到課堂之外。設計系的專業課有著學生所喜歡的實踐性和活動性的特點,同樣的,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類活動進行動態教學。例如,可以在“創意拼貼”中學習“排列組合”,在傳統民間藝術“剪紙”中感受圖形的變化;可以組織設計“鑒賞”活動,在欣賞瑪格麗特的《歐幾里得的散步》中感受“對稱與均衡”的透視感等。還可以舉辦心算比賽、作圖比賽、公式符號書寫比賽、專業例題設計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由“要我學習”過渡到“我要學習”的心理狀態。
技校數學教學是義務教育的延伸,為專業學習服務,也為終身學習打基礎。我們要始終貫徹“學生為中心,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理念,建立與學情相適應的數學知識體系。設計系學生有專業發展的需求,更有對工作、生產和實踐的向往。數學教師應注重教學與專業相結合,化枯燥為活躍,化呆板為靈活,化理性為感性,突出設計專業獨特的藝術特征,營造數學實踐的氛圍,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使數學真正服務于專業學習。
參考文獻:
[1]謝小寧.技校數學教學與專業相結合的策略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18):97-99.
[2]陳沅沅.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啟示[J]. 職業技術教育,2000(7).
[3]張泓.藝術課上遇到數學:淺談在藝術創作和藝術鑒賞中遇到的數學[J].大眾文藝,2012(19):232.
[4]張梅.淺談技校數學教學與專業的結合[J].科技創新導報,2014(9):158.
[5]劉明.淺談數學教學的專業特色在職業學校教學中的作用[J].赤子(中上旬),2014(13):129.
[6]劉曉艷.淺談如何激發技校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職業,2014(7):59.
[7]葉立軍.中學數學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8]馬傳漁,邵進,李棟寧.藝術數學[M].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