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笛
【摘要】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識譜唱譜,但是這個過程往往比較枯燥,那么如何讓學生對樂譜產生興趣呢?本文分析了不會識譜對學生的影響,并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音樂課;識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識譜能力。識譜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就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識譜的難題,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樂譜本身比較復雜,各種音樂符號相對繁多,學習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其次是在日常中演唱的歌曲一般是不會出現樂譜的,平時的唱歌使用樂譜的機會比較少,不影響唱歌的效果。因此導致了老師和學生對樂譜的學習不夠重視。
一、小學生不會識譜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產生的影響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發覺不會識譜也能唱歌,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就覺得在音樂教學中識譜教學沒有那么重要,逐漸忽視了識譜教學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不會識譜對學習音樂所產生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學生不會識譜對他們的樂感產生的影響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老師教授學生識譜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認識樂譜并且按照樂譜來演唱。接觸音樂課程的初期,老師一般都是先教學生認識樂譜,因為只有認識樂譜才能真正地理解樂譜中音符所表達的含義。如果缺少視覺,只用聽覺和觸覺沒有辦法達到音樂教學標準的。演唱音樂要求準確、嚴謹,就像鋼琴上的按鍵,如果不會識譜就沒有辦法把握好演奏時的分寸,從而影響演奏效果。
(二)不會識譜缺少對音樂學習的理論支持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他們說話的發音音調不是很標準,在學習音樂時如果不會識譜就無法理解音樂中高低音和節奏的掌握,缺少樂譜的理論知識支撐就會唱歌跑調,而且唱歌的速度也達不到標準要求。對于學生們唱歌,從多次聆聽一首歌曲到模仿唱歌,只是學會了唱這首歌的一個過程,但是換了另外一首歌,他們又要重新開始聽很多次然后才能模仿演唱,雖然這樣唱歌不是不可以,但是由于缺少識譜的理論支持,使得他們在學唱一首歌曲時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很多。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識譜教學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地創設一些合理的、有趣的情境來讓學生參與其中,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提升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樂譜的理解和掌握。識譜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使用情境教學時,老師可以把識譜知識和情境相互結合,讓學生更加容易便捷地學習識譜知識,提升他們對識譜學習的興趣。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加入一些關于識譜的教具、圖片等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歡快的情境教學中逐漸掌握識譜的知識和技巧,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二)在學習識譜的過程中可以先唱歌后識譜
相對于識譜的學習,小學生更喜歡直接唱歌。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學習聽歌,同時讓他們隨著音樂的節奏做一些律動,調動他們的聽覺神經去感受音樂旋律的波動,然后再讓他們學習唱歌,這樣在無形中解決了歌譜的難點,從而降低了學生對識譜學習的難度,讓他們感到識譜并不是太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通過對歌譜的理解、掌握,再作用于唱歌,就使演唱趨于完美。先唱歌、后識譜是為了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先唱歌可以提升他們的參與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然后老師再指導他們按照樂譜的節奏去唱歌譜。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升他們識譜學習的效果。
(三)讓學生使用柯達伊手勢來增強識譜能力
音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解釋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為了讓他們能記住音高,根據小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強的特點,老師可以用柯達伊手勢來編一個手勢游戲,讓他們一邊做手勢一邊唱音高,學生在練習中表現得很積極,很快就記住了音高。例如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練習柯達伊手勢“Mi、Re、Do”的三個手勢動作,然后指揮他們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旋律,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邊學邊唱,很輕松地提高了對樂譜的掌握。
(四)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學生對識譜的學習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很廣泛。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感受音樂的魅力。把多媒體融入到識譜教學中,不僅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足,節約課堂時間,還能化解一些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對提高學生識譜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根據新課改的指導,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于識譜教學的目標要立足于課堂,面向全體學生。老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把識譜教學生動形象地融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唐玲.淺談小學音樂課中的識譜教學[J].快樂閱讀,2013(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