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兆芳
[摘 要] 語篇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誘導學生,使學生把學習當作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主動過程,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發現知識規律,發現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關 鍵 詞] 語篇教學;培養方法;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66-0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創造生動活潑、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啟發學生、誘導學生,使學生把學習當作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主動過程,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發現知識規律,發現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一、預習語篇
語篇是包含了一定語境的所有語言形式的有機組合,同一個詞,同一句話在不同的文中意思是不同的。預習是以自學為主的學習過程。在整個語篇中必須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了達到預習語篇效果,預習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學生在預習語篇中完成教師的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逐步提高。比如,在教學高中必修4第二單元閱讀課時,教師根據課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網上查有關袁隆平的一些信息,在語篇中找出有關形容袁隆平外貌的詞匯、短語,找出袁隆平的成就及愛好,找出每段的關鍵詞,根據所預習的語篇做課后練習等。
二、閱讀語篇
閱讀反映的是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的思考才越清晰,他智慧的力量就越活躍。”
首先要激活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是理解語篇所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以Unit 2 Working the land 的閱讀部分為例。教師首先要了解這方面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有關農作物的知識,比如,世界糧食日在什么時候指定的,在什么背景下決定的,制定世界糧食日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制定糧食日等一系列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節約從現在做起”的情感教育,這其中就用到了認識策略及資源策略。這種方法使學生對語篇產生積極主動獲取信息的欲望,可克服閱讀語篇中所遇到的困難。通過不斷的閱讀活動,把閱讀扶正為學生自覺自愿的求學活動。
三、應用各種閱讀技巧,全方位多層次理解語篇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獨立駕馭學習活動的能力,也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第一步,目標。每學習一個新內容,教師巧設導入,創設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前讓學生對語篇進行閱讀、聽錄音鏈接新知識領略語篇大意,初步構建語篇框架。第二步,操作。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要求學生詳細讀語篇,讓學生在理解某些細節的基礎上完成既定任務。教師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自主參與,解決疑難問題,深化學生的認知過程,掌握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創造力。第三步,問題。讓學生提出提問是學習方法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方法,學生能夠善于發現問題,促進學生加深理解所學知識,從中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第四步,回讀。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羅列的關鍵詞,回讀語篇并通過回讀找出重點句和關鍵詞,以達到深層次理解語篇含義的目的,并且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第五步,學法。讓學生遷移,學生在學習中要體會學法,并學會遷移,讓“學會”變成“會學”,讓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發展。第六步,語法。讓學生在語境中學。在語篇中通過設置情景,充分利用情景并根據上下文猜詞等方法引出新詞匯,在語篇中、例句中學、詞匯的用法。在語篇中學語法,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應用,進一步在語篇中學詞匯和語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七步,結論。讓學生歸納關鍵詞、語法等全科知識的精華,經常訓練學生總結,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了解了整個語篇關于閱讀的許多知識后,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片,要求學生歸納,并運用語篇中的知識回答所列問題,理解課文。第八步,總結。讓學生復述,整篇總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給學生時間進行充分的準備,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相結合的方法,以自主學習為主,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其次能及時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發現新的問題;最后讓學生梳理知識,加深記憶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需要補充的是在語篇整體教學中集中體現“自主創新”,教師要把握語篇體裁,教師以教為主、學生參與為主、激勵手段為主、學法指導為主、自學討論為主;突出自主探索、創新、開放思維。幫助學生更準確地了解語篇的含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淑花.法國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3.
[2]龐歡.以聽說法和交際法為指導的漢語聽力課堂教學[D].西北大學,2012.
[3]隋偉靜.法國初級漢語水平學生聲調習得實驗分析[D].南京大學,2012.
[4]周蘭.中高級法國留學生漢語單字調習得的實驗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