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俊杰
[摘 要] 隨著現代汽車維修市場的發展,企業人才需求也開始變化。為了能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景寧畬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開始了專業實訓“有效教學”的探究。主要從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探討中職汽修專業有效教學的實施。
[關 鍵 詞] 中職汽修;實訓;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88-02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能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但學校的實訓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操作和教學演示為主,課堂所教與企業所需無法融合,理論學習與操作實踐無法同步,學校評價與企業標準無法銜接,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效果差等,這些問題制約著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一、思考
根據以上問題,如何有效地開展汽修實訓教學成為擺在廣大汽修實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經過專業組綜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實訓只是一味操作;(2)教師理論講授和實際操作脫節;(3)教學方法設計不合理,課堂亂,教學質量實效差。
職業教育不僅需要文化課知識,還要結合當今社會產業發展需求來培養技術人才。為了更好地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針對我校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開始專業實訓“有效教學”改革,走訪企業,實地調研,根據企業的需求,重新制訂教學大綱,重新布置學校實訓室的設施,重新根據學生學情來設計符合企業發展的教學課堂。
二、“有效教學”的探究
(一)秉承“真刀真槍”理念,打造“企業化”課堂
為了解決教師理論講授和實際操作脫節問題,專業組走訪調研了當地企業,加強了校企合作,把企業文化、企業標準、企業技能需求融入實訓課堂中,打造“企業化”課堂。那么如何打造“企業化”課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引入“典型崗位角色”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學生:實行頂崗、輪崗等方式,扮演企業員工角色,如操作員、記錄員、安全監督員、質檢員等,體驗與掌握各種崗位職責。
教師:通過設疑、激趣等方式,引導學生安全、有序的操作,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秉承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
2.設立示范崗位,引入示范、競爭機制
通過引入示范,設立競爭機制,可以讓學生學習的動機更強烈,增強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提高學習效果。
3.采用師生共評
通過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氛圍,促進課堂交流,增進學生對實訓知識的全面認知,讓學生學習質量、生產標準。
4.遷移“企業工作場景”營造職業活動環境
依照企業生產制造流程與企業技能操作場景設計職業活動環境,打造各類工學結合平臺。使教學的每個環節與企業的每個流程(生產與操作)完全融合,營造出真實的職業環境,同時,將企業7S管理、企業上班制度等對接到教學管理中,秉承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
如開展汽修專業“服務月”活動,以活動的形式,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產生崗位意識,培養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
(二)規劃“三位一體”布局,推動學生“做中學”
良好的實訓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根據企業生產要求與學校專業方向設置,完成集理、實、虛三位一體教學布局,讓學生感受到企業實際生產氛圍,形成文化知識、實訓技能、勞動產品三種教學成果的車間化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做中學”。
實訓區域:面積設計控制在25~30平方米左右,工位10~15個;
教學功能區:科學劃分為列隊與準備區、學習區、虛擬實訓與討論區、技能操作區。其中,技能操作區為主要技能教學區域,采用模塊化設置,即按企業工作流程需求與專業方向設置要求,一般設立3~4個。
“三位一體”的實訓教學環境,打破了傳統單一的實訓教學模式,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既能夠實踐操作,又能夠學習理論,在做中學,為有效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推行“教學五步法”,實現教師“做中教”
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的設計方面投入不多,實踐內容枯燥乏味。教學中沒有宏觀教學的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往往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有效教學就無從談起。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實訓教師應走出去,參加多種形式的技能比賽和培訓,獲取技術的發展動向,了解新設備、新工具和新方法。
綜上所述,結合學情,以學生為本,以學情促教改。通過不斷的教學研究最終決定在實訓教學中推行“教學五步法”,即“導、試、析、做、評”。
1.利用企業會操形式“導”入任務。明確學生到車間干什么,貫穿車間德育環節重點檢查學生儀容儀表、著裝等,學習實訓安全守則,做好實訓準備工作。
2.在保證安全情況下,多給予學生嘗試、試驗的實踐機會。明確本次實訓任務,讓學生試裝操作,其他學生通過觀察記錄試裝中存在的問題,認識所涉及的工具和設備等內容。
3.針對存在錯誤與不足,師生共同分“析”,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明確自己遇到問題,如何去分析,讓部分學生講試裝中的不足,將此次實訓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要點深入展現出來。
4.通過分工協作與角色伴演,邊“做”邊學習技能操作難點。明確面對問題,如何解決,圍繞試裝中的問題,將學生分工分組,扮演角色,對接企業典型崗位,設置操作員、安全員等角色,明確任務,確保實訓安全、有序進行。
5.待完成后,師生共同對照企業標準,點“評”結果。明確任務完成的如何?實行師生共評、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和觀察完成情況。同時,結合技術手冊、7S管理要求等,記錄每組存在的問題,歸納實訓難點知識。
通過實踐證明,五步法教學既能提高課堂效率,又能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在實訓教學時讓學生體驗崗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學生的技能水平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成為為現代化社會服務的有用人才。
(四)貫穿“車間德育”管理,培育學生職業素養
引進企業文化,以企業標準管理學生,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主要體現在課堂中以下兩個環節:
課中:將標準操作規程、安全實訓理念、生產質量意識、嚴謹工作作風、團隊分工協作等方面作為德育滲透點。
課后:將項目操作反饋、7S管理制度、設備維護制度等方面作為德育滲透點。
三、成效
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究,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教學成績檢測,得出以下數據。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得知,我校的此次改革是有成效的,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通過對汽修實訓有效教學的探究,提高汽修專業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通過此次探究讓汽修專業成為實訓有效教學的改革模版,促成所有專業進行了相關的改革和創新,促進企業、學校及學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迪芳.中職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有效教學環境建設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2008(16):23-24.
[2]于躍忠.基于“做學教合一”的數控專業實訓課程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