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琴
[摘 要] 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技術技能的需求更加迫切,高職教學實踐基地需合理引入現代學徒制,以職業教育“做中學”為基本出發點,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的有序開展。以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深度融合產業發展,開展實訓基地,同時圍繞實訓教學模式,開展創新式教學。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93-01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企業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促使職業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現代學徒制是基于企業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教育體制,現代學徒制的特色是“進校即進廠,招生及招工,校企雙主體的育人模式”。構建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是職業教學的立足點。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不斷推進,校企之間產教融合更加密切,促進校企合作關系的穩固開展,同時共同搭建教學實踐平臺,進行校企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師團隊建設,完善高校現代職業教學體系的建立。
結合院校現代化實訓基地建設的契機,我校電子技術系與無錫泛態科技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物聯網技術實訓基地,為現代學徒制專業教育提供了教學實踐研究平臺。
一、深入企業調研,開發實訓基地平臺建設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領域輻射到智能家居、汽車物聯網技術、遠程管理等領域,專業內容涉及Linux系統、RFID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等,專業知識設計內容多、設計面廣,針對企業人才需求整合教學內容、開發實訓基地平臺建設是現代化實訓基地的關鍵。結合學生學習基礎開展實踐教學,以專業魅力吸引學生投入實踐研究學習中,通過搭建“感知—應用—企業”的實踐教學平臺,結合專業特點和就業定位,更加有效地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項目實踐經驗。以我校物聯網感知實訓室為例,以安檢、智能家居、遠程控制家居服務等體驗模塊,讓學生親身感受由物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智能性、便捷性、可控性,學生親身經歷安監系統,以刷卡識別身份認證;自動感應室內光線變化控制窗簾的自動開合,科學環保;異地操作手機系統控制廚房設備自動運轉等生活實例,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動力。同時,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生產環境建設方案,模擬企業生產環境,利用在線仿真通信軟件、智能安防系統設計等教學資源,建立物聯網綜合實訓室,促進學生圍繞“專業感知—專業學習—專業實踐”開展有序學習。在專業實訓的過程中,融入創新式教學,激勵學生開啟創新思維,動手動腦,能通過教師指導優化設計,轉換為現實的產品。
二、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下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教學模式
結合物聯網技術產業的發展,定位專業發展,明確實訓基地培養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基礎專業課作為鋪墊,加深學習難度,圍繞實踐項目制作,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教學中,有序安排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項目骨干教師共同擔任授課任務,校內教師主要負責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為綜合實訓項目開展做好準備,引入專業實訓教師,由企業項目骨干技術工人及校內實訓專業教師共同擔任,保障綜合實訓項目的實踐效果。
由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同開展教學,教材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編寫,在課程結構的設置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初期課程以專業基礎課為主,由校內教師主要擔任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任務;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以互動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扎實基礎。
中期學習階段,學生開始進入物聯網綜合實訓基地進行實踐訓練,由實訓教師根據前期學習調查結果以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安排進入實踐項目的各個模塊,使用超星平臺課創建班級課程,開展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授課引入課件、音頻、參考文獻等資源到學生的學習平臺上,促進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充分開展學習,熟悉項目的運作方式,通過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實時溝通交流學習心得。及時引入物聯網IDETCO國際認證考試,以行業執業技能作為職業資格標準,將專業知識點分解為實踐項目體系,系統化考核理論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水平,為其職業生涯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后期學習中,企業兼職教師結合學習過程,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評估,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配到相應的實習崗位,模擬實踐生產,培養實踐動手能力;指導老師從專業培養和崗位素養進行輔導;校內教師做好心理輔導。項目導師是企業中的能工巧匠,在實際生產中,傳授學生技術和專業經驗,同時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師傅的一絲不茍和嚴謹踏實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傳統課堂式的專業教學,以理論講解為主,實踐驗證為輔,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實訓平臺建設,優化實踐教學,打破了專業實踐教學與實際生產脫節的僵局,學生在實踐項目制作環節中,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宏觀認知,同時明確自身專業技能的需求定位,拓展專業視野,磨煉專業技能,更有機會與行業專家及企業交流。通過專業基礎學習,磨礪了技能,提高了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基于現代學徒制實訓基地的建立為物聯網技術專業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教學平臺,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企業項目的開展,學生夯實學習基礎,在企業環境中錘煉專業技能,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同時在開放的學習平臺交流互助中,開闊專業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在體驗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學習行業專家的鉆研精神,磨煉自身意志,成長為具備工匠精神的現代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惠芳.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學徒制教學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15(6).
[2]孔寶根.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