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章龍
[摘 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對教育行業而言,如何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優勢,進一步形成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對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形成民主、科學、自由的教學理念至關重要。以此為出發點,針對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關 鍵 詞] “互聯網+”;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48-01
課程評價是一種教學手段,通過課程評價,能夠對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作出客觀分析,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民主的、科學的教學氛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在線課程提供了可能性,在線課程即網絡課程,網絡課程與傳統課程不同,網絡課程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傳統課程大不相同,因此,對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分析,值得深入探究。
一、評價體系的基本構建
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質就是網絡課程,也就是通過網絡視頻教學,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在線開放課程相較傳統教學而言,其優勢存在于各個方面,但是認識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對于在線開放課程而言,也是如此,由于缺乏與傳統課程不同的師生互動模式,導致課程的評價體系必然與傳統課程評價體系存在不同,如何開展課程評價就成為關鍵[1]。
實質上,課程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學生課程表現、教師課堂授課形式及內容分析和課程本身與學生的貼合度共同構成課堂評價內容。但是由于在線開放性課程的特殊性,使得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得不到完整的數據,無法作出合理且科學的評價預估。因此,在在線開放課程的基礎上,應重新構建評價體系,即由學生課程表現、教師課堂授課形式及內容分析和課程本身與學生的貼合度改為在線開放課程的制作、學生的課后練習和教學互動實踐性三個方面,以此對課程進行評價,也便于學生的進步和學習。
二、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基本要求
相對于傳統課程評價體系,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更加重視多元化評價,而對多元化的要求,也體現在具體評價體系的方方面面,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界面設計、教學性能、技術性能、可用價值等多個方面。
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主要是了解在線開放課程與教學大綱的實際貼合度,是否符合當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大綱內容;對于界面設計評價,主要是評價在線開放課程的視頻設計是否符合人性化、人文化的教學要求;對教學性能的評價,則主要圍繞教學知識點邏輯是否清晰,是否利于學生的主觀學習;技術性評價則針對教學網絡傳輸技術作出了明確要求;最后是對于可用性的評價,可用性是指有一些教學視頻存在一定的操作性,其操作評價、操作相應是否正確等。以上都是對課程評價的客體作出的基本規范。
而教學評價的主體,也就是接受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的服務對象——學生,則要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考查學生通過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教學可用基礎,視頻與學生之間是否存在交互性內容等進行有效評價。兩者結合,最后形成具體全面且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
三、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
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與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息息相關,同樣是圍繞客體與主體開展,具體體現在評價方法、手段及評價標準中。
(一)評價方法及手段
在具體應用中,首先應對評價的課程有一個具體而詳細的劃分,不同課程面對的學生群體不同,但其開放性又意味著只要瀏覽和學習就是學習群體,不同的學習群體又具備不同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要將課程劃分為不同模塊,每一模塊的階段性目標不同,不同目標的達成結果不同,對實際的數據進行恒定的分析,為后續課程評價體系提供理論支撐[2],然后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制作、學生的課后練習和教學互動實踐性三個方面進行深入評價,這是在線開放課程的評價方法及手段。
(二)評價標準
與傳統的課程不同,在線開放課程本身只是知識和能力的一種學習載體,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知識和能力,知識和能力兩者密不可分而不是單一的,課程評價體系開展評價的過程中當中,“知行合一”是評價的關鍵,很多課程不論是理論依據還是考核內容,都與能力不可分割,因此,無論是評價客體還是評價主體,每一個方面都是評價的關鍵點。因此,在開展課程評價時,要注意對課程實踐性意義的分析,這是針對在線課程評價的基本標準,也是在線開放課程對學生教學意義的基本探討。
四、結束語
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對我國教育事業而言,還處于在一個摸索的階段,還存在很多弊端,如,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可比擬的師生互動就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環。因此,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在線開放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應是循序漸進的,從現下流行的慕課獲取經驗,并學習國外相應的先進理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討論,最終形成適合我國教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在線開放課程是教學發展一個重要方向,望廣大相關教學工作者能夠繼續深入探究,在此方面提出更多具有創造性可行性的意見與建議。
參考文獻:
[1]倪志敏.“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以“集裝箱碼頭業務操作”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2017(10):111.
[2]張靜.“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課程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