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雄
[摘 要] 當今國際社會的深度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給技工院校的學生心理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技工院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渠道。
[關 鍵 詞]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 G4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74-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技工院校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組成的重要力量,主要面向社會培養實踐與操作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環,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一、技工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一)開設心理健康課是提升人才質量的需要
隨著我國教育大眾化的推進,技工院校不斷擴招,造成學生素質有所下降,進入技工院校的學生,基本上是高考與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一般自信心不足,各種心理問題也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將受到影響。而大部分技工院校缺乏與時俱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引導效果不佳,有時候還起到反作用,觸發逆反心理。因此,在技工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應創新教學模式與手段,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熟悉一些常用的心理調節方法,讓學生能自如地應對各種心理問題,這是技工院校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二)開設心理健康課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21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對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2016年12月30日又由國家衛計委牽頭22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衛疾控發〔2016〕77號文件),該文件進一步強調學校要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作為站在職業教育最前沿的技工院校,不僅要充分認識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要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塑造學生健康心靈的主平臺與主陣地,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更是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專業技能過硬、心理素質優良的棟梁之才,這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不夠
我國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滯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相對薄弱,有些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沒有注重實際效果,目前真正開設心理健康課的技工院校并不多,許多學校還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殊不知,當前我們的技工院校學生成長問題也愈來愈突出,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直接影響到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效果。
(二)課程認識不夠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技工院校的課程設計上,主要強調專業技能的實踐教學。一些學校開設了基礎課程、職業道德和職業生涯課程,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但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1)相關部門沒有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2)大多數技工院校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致使學生在遇到成長的問題時,不能正確面對,導致學生質量的下降,從而阻礙了技工院校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三)隊伍建設不夠
技工院校逐步配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但在隊伍建設上還是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員配置不足,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學校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專職教師,如,有些學校只是安排一些輔導員兼職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性很強,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一般性的開導就可以解決的,如果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危機事件;(2)成長方面培訓不足,目前,技工院校針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培訓沒有形成規范,致使專職教師知識匱乏,而兼職教師培訓機會更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不斷變化與發展的學科,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更新理念與方法,就不能應對學生心理出現的新情況。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探討
(一)正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課程的定位上,技工院校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貫穿到學生在學校的幾年,在第一學年可以開設必修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第二學年,學生的專業學習任務加重,可以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或者針對當前他們比較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設一些心理專題講座,培養他們應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可開展學習與創造方面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愛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在第三學年,結合學生即將投入社會,可以開展一些實習就業、社會適應方面的心理教育,在教育的形式上可以采用網絡教學與現場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在實習中,因為學生不在學校,可以利用網絡的快速與實效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在實習完后學生返校參加畢業活動時可以開展現場講座,傳授他們就業應試的技巧及注意事項,正確面對就業,提升他們就業的能力。
(二)強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
(1)配置專業能力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配備上采取專兼任教師相結合的形式,對專任教師的選配上,原則上要求有心理學或者醫學背景的老師才能勝任。對兼任教師的要求,非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師原則上要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及以上資格證書的教師才能任教。(2)重視專兼任教師的培訓與督導。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專業方面的培訓,每年組織專兼任教師參加校內外專業培訓,積極選派專職人員參加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心理專業學術會議,同時也可以邀請校外心理專家、學者來學校對專兼任教師進行督導,在強化他們的專業素養與技能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3)重視心理教師的職稱提升。當前技工院校的工資與職稱直接掛鉤,而大部分技工院校職稱評定沒有心理分支專業,使心理教師沒有歸屬感,缺乏工作動力,因此,相關行政部門應根據當前的實際,在職稱評定上及時設置心理分支專業,為心理教師提供上升的平臺,從而提升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三)優化教材建設
目前,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材可供選擇的少之又少,幾乎沒有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特點編寫的教材。因此,在教材建設上:(1)要結合技工院校的培養目標,在內容上要注重體現技工院校教育的特點,突出技工院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強調心理素質培養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專業素質,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2)要結合當前技工院校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教材內容要涉及技工學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識、個性人格、學習創造、情緒情感、壓力應對、人際溝通、就業等心理問題,突出心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價值。(3)心理教育教材內容的選擇應注意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教材中可以穿插案例、心理測試、心理拓展、心理氧吧等內容,強化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懂得主動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
(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
(1)在課程的設置上,選出符合技工學生心理規律的內容,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他們心理健康理論和自我調節的方法,促進學生心理成長。(2)在教學內容上,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效果,技工院校要充分引導專兼任教師大膽創新,不斷探索,精心設置,搭建科學、合理及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要針對當前技工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根據各種新問題的出現,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體現實效性,促進學生對心理知識的了解,切實提升心理應對能力。(3)在教學模式上,大多數學校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這種灌輸式教學法不重視學生的體驗,學生很難進行自我探究,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有效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案例討論、分享交流、團體活動等方法,結合在課后布置實踐體驗任務,讓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不斷自我探索與思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大大提升學生學知識、用知識的技能。如,在人際交往教學中,通過“天堂與地獄”故事的介紹,引導學生交流分享,讓學生懂得“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人際交往的意義,這種交流分享往往相對于老師照本宣科更能促進學生的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解決學生心理困惑最有效的方式,技工院校要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合理的教學定位強化師資隊伍的培養,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運用各種與當前技工學生心身特點相符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具備良好的心理,為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姚曉琳,常穎.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4).
[2]陳銳.論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職業,2015(1).
[3]羅美霞.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教育觀察,2016(7).
[4]劉慧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J].知識經濟,2017(2).
[5]鄭淑銀.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