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清
[摘 要] 當前的“工匠精神”備受關注,是人的能力、意志、態度等多個要素的綜合,其本質是具有卓越的能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態度相互結合的一種精神。在分析“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具體探析汽車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發展路徑,主要體現在辦學理念、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平臺、校園文化等要素的構建上。
[關 鍵 詞] 工匠精神;汽車職業教育;內涵;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36-01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多次提到和強調當前工匠精神對中國制造所產生的重要意義。“工匠精神”成為2016年十大流行語。2017年9月8日,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進行考察時,總理尤其強調需要培養“工匠之師”,更好地傳承中國制造中的工匠精神。同時“工匠精神”還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需要。這對汽車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一)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遺產
工匠是一些具有謀生技能的手工業者,不能抽象地認為當時的工匠具有某些特殊的才能或者愛好。同時認識到工匠及其工匠精神不是神秘的。工匠精神是手工業得到發展的體現及精神凝聚,更是手工勞動者寶貴的精神遺產。
精神是人的能力、意志、態度等多個要素的綜合,其中能力提供本體支撐,意志提供持續的動力,而態度則指引方向。因此,工匠精神的本質是卓越的能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工作中精益求精的態度相互結合的一種精神。
(二)工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和卓越的一種職業精神
工匠精神是對自身職業具有高度認同感的且敬業樂業的一種時代精神。只有高度認同自身的職業或者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并達到一種至高的追求卓越的職業境界。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是需要專注投入的,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整個身心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二、汽車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探析
(一)辦學理念——適合“工匠精神”
由于辦學理念關系到汽車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層次,建立起適合培育“工匠精神”的辦學理念對汽車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及其發展戰略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將能力、意志、態度等多方面的先進意識貫穿于汽車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由此激勵教師在汽車職業教育教學中踐行“工匠精神”。
(二)師資隊伍——踐行“工匠精神”
教師作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體,需要在汽車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切實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內涵。為了滿足汽車職業教育的需要,需要構建具有引領作用的有層次的師資隊伍。校內汽車教學的教師主要以年輕的骨干教師為教學主體,以具有較高實踐和理論水平的汽車專業帶頭人為引領的專業教師隊伍。而校外的師資則將具有豐富汽修經驗的企業能工巧匠作為校外教學的主體,由此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汽車職業教育師資隊伍。讓汽車專業的學生在共同的“工匠精神”引導下內化為自身的學習動力。
(三)課程體系——適應“工匠精神”
課程體系所反映的是汽車職業教育中的人才培養計劃、專業定位等以及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具體的課程中,并使之貫穿在德育教學、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需要在德育教學中具體講解和傳承“工匠精神”的時代意義、地位和作用,這可以和具體的德育活動或者主題班會等結合起來。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需要體現具有工匠特色的課程體系。通常,課程體系主要分成三個模塊,即通識模塊、專業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在通識課程模塊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所需掌握和具備的基本素養;在專業課程模塊,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關鍵能力;在職業拓展模塊,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方面的能力,由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在專業課程模塊將課程內容與汽車維修、銷售等崗位的實際進行對接,在課程教學時體現汽車檢修、銷售等職業能力,以使學生深入體會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而培養學生專注敬業的學習和工作態度。
(四)實踐平臺——體現“工匠精神”
當前的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平臺主要的表現形式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創新創業教育、校內實訓、專業技能競賽等,這些平臺為搭建和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實踐教學體系創造了良好條件。
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企業文化的重要和內涵,由此能夠樹立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精神,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條件下展示工匠精神的一個平臺,通過搭建創新創業的平臺,可以扶持學生創業、建設創客空間等,由此強化學生創業的實踐。專業技能競賽作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可以弘揚和體現“工匠精神”。通過技能競賽,可以展現學生良好的職業形象、高超的職業技能以及較高的職業素養,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并在實踐教學中苦練專業技能,并使學生具有好學上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校園文化——展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體落實到校園中實際就是細節上的精益求精。這需要引導學生在人格上做到謙恭友善、誠實守信;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勤于思考、認真聽講、敢于動手;遇到困難時,要勇于擔當,敢于學習;同時在校園中營造能夠體現“工匠精神”的校園氛圍,只有在“工匠精神”校園文化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和體會“工匠精神”的真正內涵,也才能在學生心中長出果實。
參考文獻:
[1]王文濤.芻議“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8-192.
[2]劉建軍.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