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森
[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這門課程有助于建立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一則,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二則,道德教育與法律意識伴人一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為分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狀況,首先對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情況進行了實際調研,通過聽取學生需求和建議,思考改善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和措施。
[關 鍵 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54-01
一、引言
“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有利于大學生優秀素質的形成,各高校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的設立,近年來也更加重視教學質量和效果,但隨著文化融合、科技進步,如何使課程與時俱進成為新的課題和挑戰。目前教育業界都已認識到打破舊式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教學形式才能更好地發揮這門課程的作用。
二、“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2018年1月至3月,針對“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當前教與學的情況,筆者利用無記名方式對部分高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有理科的、文科的、工科的等,調查對象學歷分布也比較均勻,有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同樣也在年級分布和男女比例上做了考慮,本次收集調查問卷2800份,有效問卷占比95.29%,有效問卷2668份。
(一)學生對“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較高
調查結果顯示,90.5%學生認為學校開設這門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82.74%學生認為對課程自身接受度較高;77.5%的學生認為課程對自己有幫助。調查抽樣存在差異,但學生普遍認為“道德與法律基礎”對個人在法律啟蒙、自我認知、理想建立等方面有非常積極的幫助。
(二)“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教學中還未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
問卷顯示,僅有19.62%的教師時常用到新興媒體教學,比如微信講堂、微博講堂等,85.32%學生希望教師課堂外通過新媒體進行“點滴教學”,更愿意增加互聯網中新媒體教學模式。
(三)“道德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應更加豐富、更加貼合學生需要和社會變遷需要
調查顯示,85.23%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偏多、實踐知識偏少,在課程設置上,67.71%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形式不夠新穎。調查反映出,學生認為應提升實踐教學在整體教學中的比重,更好地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廣大學生在“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的參與度。
三、提升“道德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和措施
“道德與法律基礎”雖非專業知識,不能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但是這門課程卻是使學生成為有用人才的一道保障,國家、學校、教師都應高度重視,需要各方共同付出長久不懈的努力。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給予更有力的保障和引導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定期調研分析高校“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模式、教學成果、困難與需求,對教學成果進行點評,對教學模式給出具體可執行的改進意見,并解決教與學中的難點;協調高校與實踐教學單位的對接與合作,增加專項補貼經費,專款專用以幫助高校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
(二)高校間在思想與法律教育課程上加強交流和資源共享
“道德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學科,各高校均有設置,但師資力量存在差異,今后高校間應加強交流學習,通過教師交流學習、社會實踐專題研討會,使優秀的教學方式、管理機制得到廣泛推廣;可跨區域組建教學實踐基地,拓寬渠道幫助學生交流與學習。
(三)調動教師實踐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性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有助于將教學融入學生生活,現在已經有部分高校、教師采取了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學習群、微博等新方式進行教學,比如通過在微信學習群投票方式選取教學實踐課題;鼓勵學生自選課題“當教師”,通過課堂、微信學習群、微博進行“授課”;優化教師考核,加大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考核力度。
四、結束語
“道德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傳統教學常常枯燥無味、缺乏吸引力,面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信息泛濫的時代背景、科技水平的飛速進步,“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重要的德育與法治課程面臨教學改革的挑戰。新時期,實踐教學也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我們應充分調動和提升教師實踐教學積極性,全面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破除傳統模式和地域限制,使德育課程更有魅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紀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構筑[J].長春大學學報,2016,26(6):117-120.
[2]馬建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32-34.
[3]周丹.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23):92-94.
[4]張濤.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立體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4,32(2):83-86.
[5]曹洪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2(9):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