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
[摘 要] 自學質疑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認識,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學質疑的時間。要主動積極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提出質疑,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自學質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93-01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迅速,數學新課程理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具體如課程目標、功能、結構、內容、教學、評價與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課改的實施背景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探索的內容。下面,根據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經驗重點談談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做好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自學質疑。
一、從思想上轉變學生的認識,讓他們認識到主動學習是最有效的
現在大多數學生從小學起,接受的都是被動的教育,習慣了老師講知識給他們聽,習慣了老師講、他們記。長期下來,想在短期內改變就非常困難,這時就需要老師告知學生為什么主動學習效果要好很多。其實,學生要轉變認識,老師也一定要轉變思想,而且要在學生之前先徹底轉變思想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引導。如,在分析某一數學問題時,應給足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嘗試解決。遇到真正的困難,再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等。
二、在學案的設計方面,要考慮其內容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學案的設計有很大的技巧性和科學性。設計學案的重點在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案要以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起到以問導讀、以問促思的作用;知識的整理和歸納要清晰,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學案的設計還應有適當應用與練習,可以及時起到檢測反饋和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設置質疑”,同時設計的問題要多采用主觀題形式,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自學潛能。
三、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適當的自學疑問的時間及語言的鼓勵
不論是教學觀念的改變,還是課前學案的設計,都為自學質疑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當然最終效果怎樣,還是要看課堂上的實際操作。在課堂上老師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老師要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他們可以提出任何疑惑,不論難或容易。對膽小或內向的學生,老師要給予最大的鼓勵,引導他們進行質疑。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提出質疑
(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李炳亭老師提出“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即時多次對學情進行調查。第一步:自己學,找出“不會的”;第二步:群學,“學會不會”;第三步:組長帶領,展示“學會的”,第四步:教師根據“出錯的”組織反饋;第五步:學生歸納,進行測評。其中一、三、五都是對學情進行考察。當然,教學過程中學困生也需要老師的重點關注,多給孩子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也能愛上數學。
(二)教學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
我們廣大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備課,認真分析學情,對學生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不要過分追求學生活動的形式,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應該追求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五、自主質疑后的糾錯反思
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遇到的題目也有難有易。所以,要讓學生明白學案上能做和會做的問題都要準確規范地進行書寫。有些題目難度大,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可以不做,在課堂或課后用紅筆做上標記,以便在老師講解時重點對待。在學案的指定地方,把每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同時反思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漸漸就可以在不斷總結中提高,提高的不僅是知識與成績,還有學習的技巧、方法和信心。
六、努力形成師生相互信任的關系
高效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師生間需要相互信任,否則很難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所以,老師就要從為人、處事方面著手,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打動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課堂和諧、融洽,讓老師和學生都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才能把自學質疑環節、把整個課堂組織得更好、更高效。
當然,自學質疑環節并不是固定地只在上課一開始才可以進行,它可以出現在一節課中任何需要的地方。對自學質疑環節的思考還未結束,我會繼續努力去挖掘、研究它,以期能把“三案六環節”課堂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