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英
[摘 要] 信息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動著我國各大院校將“互聯網+”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通過教師搜集信息與資源、拓寬課堂深度、豐富課堂內容、實行英語分層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 鍵 詞] “互聯網+”;高職英語;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57-01
我國各大院校都在擴大招生規模,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相繼進入大學,由于知識水平的不均衡性,給老師的授課帶來一定的困難。分為不同層次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既包括職業技術的教育,又包括高等教育,要求各大院校進行教育改革,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技術,將教育事業與互聯網緊密聯系起來,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的多種授課方法,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多的途徑去進行英語學習。既兼顧高職院校技術類專業培養的實用性,又最大范圍地增強學生的基礎素質教育。
一、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國加大和其他國家的聯系,現代經濟對外交流與發展離不開對英語的熟練掌握并應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英語水平相對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較低,而且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也不同。而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往往只是憑借考試成績來確定層次,分層考試的試卷題量、難易程度、成績對全體學生來說都是同一標準,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用同一標準來評判是不合理的,甚至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1]。
在高職院校中實施英語分層教學,要根據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的程度、學生所選專業中英語的比重、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趨勢、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二、如何推動“互聯網+”應用在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當中
(一)強化“互聯網+”在英語分層教學當中的應用
“互聯網+”技術應用在高校教學當中,促進各高等院校豐富教學資源,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打破固有教學模式的限制,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學生的學習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所學的知識不再局限于狹隘的課堂中,而是通過搜集資料,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應用“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我國目前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的狀態,指導更多的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利用各高校提供的教學資源,發展不同的教學平臺,促進教師學習別人優秀的教學經驗,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更方便地記憶英語知識和進行有效的課后復習。以所學的英語教材為基礎,充分利用微課等多種互聯網教學平臺,拓寬教材的內容和深度,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多元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積極改革英語學習方法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不再延續使用舊的教學方法,而是通過吸收以前教學方法的益處,并加以改進,與現代化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主動選擇學習英語的方法,挖掘英語學習的資源,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方法,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勵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學習,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更豐富和靈活。
三、分層教學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一)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
通過實行英語分層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差距,應用不同的授課內容,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了解,縮短學生之間存在的差距。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避免重復進行授課,提高課堂效率。
(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英語分層教育擁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和應用性,讓每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充分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對所學的英語知識有更深刻的回顧與反思。將所學的知識熟練應用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提高熟練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全面發展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
(三)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進行英語分層教學,減少學生因為其他人優異的成績,而對自身的不認同感,使其能夠更積極地投入英語學習當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分層教學”思想的實質是以符合學習者水平的方式促進學習者的進步和發展[2]。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學習水平,讓學生主動搜集資料進行學習,縮短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總之,隨著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學生英語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分層教學當中,降低學生對學習英語知識的煩躁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互聯網技術與現代教育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將有力地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張越.職英語分層教學的現狀及改進對策[J].才智,2015(3).
[2]萬麟.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