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摘 要] 目的:因精神疾病涉及較多的概念,且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帶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方法:對標準化病人和PBL進行有效結合,以此進行教學。結果:將標準化病人結合實際,針對性的結合 PBL教學模式,并通過對臨床表現的模擬引出相關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對該問題進行主動探討。結論:在精神病護理學PBL教學中,通過對標準化病人的應用,在解決精神病學教學中所存在問題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 鍵 詞] 精神病學;教學;PBL教學;標準化病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97-01
精神病學主要對精神障礙中各個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隨著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現代醫學模式發生明顯的變化。特別是精神病學,已然成為臨床醫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但是在實際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精神病學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教師加強對精神病護理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進,以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標準化病人在精神病學PBL教學中的應用
PBL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來引導學生如何設計相關問題。這樣做,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進行有效結合的目的。另外,這種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在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在精神病學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但是在實際中存在的不足,會讓學生在學習上無法理解和記憶。
對于標準化病人,其在精神病教學中具有較多的優勢。由于精神疾病在臨床癥狀上主要表現在患者的言行舉止和面部表情上,因而沒有具體的特征予以表現。這時,就可對該疾病進行模擬。
比如,在精神分裂癥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有關知識,尤其是精神分裂癥的定義、臨床特點以及發病機制等問題,必須要全面掌握。在這些問題中,臨床特點及相關的治療手段不僅是教學重點,還是學生學習所存在的難點。針對這種情況,可通過標準化病人與PBL有效結合的模式予以解決。在此教學中,學習臨床特征這方面知識上,教師可夠對學生模擬展示一些較為常見的精神分裂的臨床特征,如在出現幻聽中,其可作出相應的“傾聽狀”等特征。在此過程中,其還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對模擬病人進行相關提問。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患者癥狀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總結。
由此能夠得出,在精神病護理教學中,結合標準化病人與PBL教學模式所包含的三段式教學,即設問—討論—總結進行。期間,教師要根據標準化病人所模擬的臨床病案病情,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提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點,還進一步擴展其在臨床中的思維。
二、結合標準化病人的PBL教學模式在精神病教學中所具有的優勢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結合實際發現,過去傳統精神教學主要是以“灌輸式”進行的,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活動。長期下去,使學生在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針對這種情況,則就需要相關教師調整教學方式,通過標準化病人與PBL教學模式的有效結合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借助標準化病人所具有的優勢模擬出各種臨床病情,并就此引出相關問題。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查詢相關資料,以此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解答,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由于教師在傳統精神病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學習效果。雖然有些教師開始轉變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但是其在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容易偏離學生的思路。這時,其可借助PBL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根據模擬病人中所展示的病案中發現問題,并就此提出相關的問題。在這些問題提出后,教師可讓學生之間進行相關解答并查閱相關資料進行。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實踐證明,在精神病護理教學中,將標準化病人與PBL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結合,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精神病教學質量,同時還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學習空間中近距離接觸“臨床患者”。另外,在此教學模式的應用下,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教師在理論知識講解的真實感,進而在拓寬學生學習思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偉,唐慎華,李瓊,等.P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0):10-11.
[2]張西京,蘇斌虓.重癥醫學臨床教學應用PBL模式的作用[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15,3(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