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部
[摘 要]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最高的追求是加速推進對高職教材的建設,并且在這一基礎上加速高職教育的發展。而且這種追求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職業追求,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我們始終相信: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能自覺地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并將這種責任與自己的事業目標融為一體,十幾年來持之以恒,除了責任感、使命感外,別無解釋。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教材建設;社會責任意識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91-01
一、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的社會責任意識
一直以來,大連理工出版社都把推動高職教育當做是開展工作的首要目標,而且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改進高職教材檢核。長期以來,他們堅信這就是自己的社會責任,必須堅持落實這一工作的進展。他們認為,擁有這樣的能力,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種“當仁不讓于師”的精神,既不斷地鼓舞著自己,也不斷地鼓舞著他人。許多與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合作過的主體,不論是教材編寫主體,還是市場主體,抑或是用戶主體,都會自覺地將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的目標追求當成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共同事業。
在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出版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把爭取更多的利潤當作自己的發展目標,但是即便是在這種發展環境中,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堅持認為社會責任是發展根本,堅持在工作中發揮社會責任。建社的多年里,我們堅持工作,謹記責任,默默奉獻,毫無怨言。
這種職業堅持來自于工作自信。在成立出版社的初期,便選定了發展目標,并在多年里堅持這一目標。在高職教育發展之初,便能看透其發展走向,讓多年的工作都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這種目光、這種堅持不是一種偶然的選擇,而是我們始終如一地對知識的追求、對真理的追求和對未來的熱情。
在我們長期的工作中,不斷對自己的教材建設理念進行完善、改進,在摸索中前進。在工作進程中毫不畏懼錯誤,而是勇于前行,在這一過程中讓自己的教材也不斷進步,最終成為業內典范模本,這種職業精神也在業界起到了一定的榜樣作用。2003之后,在我國才逐漸形成高職院校教師進行教材編寫的趨勢。在這一批教師的帶領下,這一行為、這種精神逐漸影響了更多教師,讓更多教師知道這一行為的有效性,并且讓教材建設落實到行動上。在三年前,他們就開始推動對專科課程體系的建設,并且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斷摸索,不懼失敗,把尋找到能夠給高職教育帶來有效改進的辦法當做最終追求,這種堅持、這種奉獻精神讓人尊敬。
在早期發展中,對高職教育,大多數的高職教師還能夠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但不能明白建設教材的重要意義。這個時候,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的工作進程、堅持精神和顯著成就,讓這些教師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凡是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有過接觸的同行工作者,都受到它的影響,被大連理工出版社的工作追求、工作精神以及創新精神影響,并因此深受鼓舞。以下內容摘自于大連理工出版社給某位優秀的教材建設者的信函內容。
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對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信函中提到,對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必須遵守以下幾點:
(一)對專業培養目標必須明確遵守
這一點,是所有學術研究中大家一致認同的。更重要的是,在實際操作中怎樣將這種觀點落實,并且讓其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從而保證最終的工作成果都可以達到這一目標。
(二)必須體現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此處提到的教學方法并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想到的微觀方法技巧,也不僅僅是從心理范疇中提到的教學方法,而是包含了宏觀意義上更加完整的教學效果設計和整體結構構造。也就是說在實際進程中,必須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三)必須具有廣義上的完備性
如前文論述可知,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課程建設可以引起教學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而課程建設的實現必須通過教材建設來實現。兩者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已經不僅僅是狹義上的紙質介質之間的關系,而是擴展到廣義意義上,教材建設是進行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實現教、學、做的立體化進展。任何教材建設只要不能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支撐便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高標準的評價與之相比都會顯得毫無意義。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想要具備科學性,就必須擁有一個沒有異議的有一定完備性的課程體系,這樣才能夠實現我們的最終追求。
(四)必須符合普適性要求
一個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僅僅能夠滿足個別或少數院校的教學要求,顯然是不能接受的,也很難說明其科學性。這是因為專業的確立大都是以共性原則為基礎的。而且缺乏普適性的個案建設即便能夠達成預定目標,也往往是以非常規資源配置為代價的。因此,構建符合普適性要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全面推動教學改革的完成,才是我們推動這次項目建設的最終目的。
大連理工出版社在教材構建之時,對所有的建設主體都沒有任何偏袒,用同樣的熱情、同樣的責任去對待他們,進一步地體現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們為地震中受災的高職院校捐贈教材近130萬碼洋,很多災區學生都用到了免費教材,在傷痛之余感受到了一絲來自遠方的暖意;歷年來,我們累計捐贈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的圖書超過600萬碼洋。
在過去這十二年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持續不斷地努力與進步,為我們展現了為了目標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也讓人看到了中國出版人在當代的優秀職業素養。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毫不動搖地堅持至今的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能夠保證我們多年不變的堅持與激情。只有在這種意識的支撐下,才會讓我們在困苦中毫不動搖,相信未來,迎接苦難,最終增強社會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張劍宇.教材建設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
[2]張劍宇.大連理工社高職教材出版獨辟蹊徑[N].現代教育報(教材周刊),200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