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可可
[摘 要] 近幾年,線上線下混合教育的發展給教育行業帶來的全新的變革,具體表現在各大院校近年來以全員為基礎發動在線課程的建設與評比。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超星泛雅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為教師提供相關平臺的使用培訓與技術支撐,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建設在線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利用在線課程平臺進行翻轉課堂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依托《Maya模型與動畫制作》這門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中心進行了教學設計和資源開發,取得了初步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 鍵 詞] 泛雅 SPOC平臺;翻轉課堂;教學視頻;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05-01
一、基于泛雅SPOC平臺的混合教學設計
教師要通過兩個環節來實現教學內容:首先,梳理主線,設計好課程內容框架,再進行教學細節的展開;其次,課程的內容呈現上,應先交代清楚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開始就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帶著問題進行線上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表現出的不足與知識短板,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有待提升的知識內容。
基于泛雅課程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二、“Maya模型與動畫制作”課程混合教學實踐
(一)課程設計
在進行在線課程平臺建設之前,首先進行課程調研,針對《Maya模型與動畫制作》這門課程,本課程團隊先后到江蘇華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河馬動畫設計有限公司進行課程調研,了解到企業對本課程在人才培養上的要求:即可以實現三維場景、道具、人物等模型的建立與表達,可以完成簡單動畫作品。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一個課程視頻要準備1到2天,首先確定教學內容,再對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表達方法進行梳理與思考,視頻錄制結束后,要花大半天的時間進行視頻后期的剪輯與處理。在課程建設中,相關的教學資料如PPT、課程標準也要提前進行準備與發布。
本課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團隊通過課程調研與教學研討,設計了Maya基礎知識、Maya多邊形建模技術、Nurbs建模技術、Maya材質與貼圖、Maya動畫制作這五大知識模塊。圍繞知識點模塊編寫并制作了教學視頻、PPT等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準備好后,上傳到泛雅學習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通過課程QQ群發出課前學習要求與內容,學生進入在線課程平臺,觀看課程視頻,完成相關的簡單測試題目,在學習過程中對不明白的知識點可以通過網絡留言告知教師,教師收到留言后也及時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課中的教學活動: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學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檢驗。這里的檢驗應該結合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安排案例練習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同時也加強學生知識的內化程度。(2)在協作中探討與解惑。在分組討論中,參考成員的建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老師在活動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對疑問進行闡釋,對關鍵知識點進行反思與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3)知識技能的提高與拓展。教師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案例,進行知識點和技能的拓展,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總結與提升。
課后補充學習:學生可以繼續在課程平臺上進行學習,完成在線作業或者在線測試等。
課程考核評價:本課程采用基于過程的多元考核評價。包括課前預習、課間教師發起活動的參與度與準確率、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期末在線考試完成情況四個環節。學生在泛雅學習平臺所有的學習活動都留有記錄,比如,在線提問情況、觀看課程視頻的時長、作業完成質量、測驗的成績等,這些綜合成績可以客觀而真實地反映學生利用在線課程平臺進行學習的情況。
(三)教學反思
在Maya模型與動畫制作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利用教學視頻、PPT、在線測試等信息技術手段,對在線課程構建清晰的課程結構,提供明晰的定義、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整個課程建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指引與促進的作用,教師提供學習支持服務,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了解學生的學情,管理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三、結束語
基于泛雅在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Maya模型與動畫制作》課程得到了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以后的課程改革與專業整改上,如何利用泛雅在線課程平臺更好地給學生提供教學服務、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值得每一位老師付出自己的心血與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