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梁彬


摘 要:由于一般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水平都不太一致,所以各個國家的金融結構演化的過程以及結構的類型都是不同的。目前我國如何對金融結構進行調整,使其能夠和經濟增長相協調就成為目前該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會對其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然后分析其和經濟增長的基本關系,最后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未來發展的意見。
關鍵詞:金融結構演變;影響因素;經濟增長效應
一、金融結構概述
1.概念
目前對于金融結構的研究很多學者自身都是依照自己的方式給其進行定義,因此其概念也一般都會從多個角度進行規范,比如從微觀角度、從宏觀角度、從廣義以及狹義的角度。從微觀角度上進行具體定義主要可以將金融結構分為直接性的融資以及間接性的融資;從宏觀的視角上進行分析主要就是從金融工具、資產、中介以及金融機構等多個方面進行含義的闡述。從廣義的視角上進行分析就是從制度上、技術上、交易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結構定義的闡述。因此通過這些分析能夠將該概念具體界定為是由很多個子系統組成的一種具有復雜性之的制度安排系統。但是在本文將會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該結構定義的闡述,也就是根據融資的基本來源將其劃分為直接性的融資以及中介融資的一種結構。其中直接融資一般指的是股票和債券,而中介機構一般是指銀行。
2.演化
金融結構的演化過程一般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也就是在一開始的債務融資占據主要地位到后來權益融資占據主要地位,最終該模式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之下。根據其概念一般他的演化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從企業中融資的角度進行分析。因為一般企業中融資的來源一般是企業中自有的資產或者是一些外部融資,因此該演變過程中就可以看作該結構的基本更替。在企業建立之初主要是根據自己的資產以及相關的投資獲得融資,等到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其融資方式就會變成銀行貸款,也就是間接融資。等到企業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企業中的融資方式就會變為直接融資。由此企業融資結構的演變也就是從間接融資轉變為直接融資的一種過程。
第二,從宏觀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對于一個國家企業的金融結構基本情況一般可以從產業結構、融資結構、資產結構以及市場和金融的開放這五個主要的方面進行分析。由此就能夠看出來該結構的演變過程就是一個國家金融結構的演變以及市場結構的變化還有資產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等等,它的演變過程是一個國家金融發展的過程,是一種動態過程,圖1是其演變和我國人均GDP的變化曲線。
總的來說,該結構的演變主要可以歸納為由于時間的增加,其結構中的各個組成要素所占據的比例變化,是從一開始由銀行進行主導到市場主導,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過程。一般經濟條件不同、時代發展不同其金融結構也是不同的。但是該結構基本的演變過程主要就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才能夠展現出來一定的規律。
二、影響因素
1.經濟因素
一般經濟對于該結構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從經濟的規模以及經濟自身的結構進行分析,金融結構的演化對于經濟結構的脈沖響應見圖2,橫軸為滯后階數,縱軸表示響應程度。經濟規模一般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界定的一個時期之內的經濟總量,它對于該結構的演變主要從幾個基本的方面能夠體現出來。
第一,一般經濟規模是會直接影響金融發展的規模。相關定律顯示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力會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而后向第三產業轉移,由此經濟規模的擴大就會使得金融規模得以增長。另外因為由于經濟規模的擴大會產生出來越來越多的金融需求,由此金融行業自身就會自動進行調整結構以保證自身的發展,最終使得整個結構能夠得以演變。最后因為經濟規模的擴大所以居民的儲蓄就會增加,相應就會產生很多的投資機會,由此金融效率就會得以提升,為了滿足市場的基本需求金融機構就會自動進行調整,促進結構的演化。
第二,經濟結構是會給該結構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一般分為三種,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經濟結構域產業結構的變化給金融方面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由此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量也就會越來越大,因此金融結構必然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另外,第二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融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其對于直接融資的需求量會更大,由此促進了該結構由銀行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
2.法律因素
一般法律對于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是不相同的,因此投資正自身在參與市場的時候以及對于相關產品的接受程度也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法律將股東以及投資者保護得越好其市場就會變得越發達,這樣其結構就會變為市場主導。另外要是法律能夠將市場中的不對稱信息進行改變,這一改變的程度越高就會使得投資的效率變得越高。最后法律的完善就會將證券發行的成本降低,并且減少一些機會主義的行為,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要是法律不健全的話就會出現銀行主導金融的現象。由此能夠發現法律在對其市場秩序以及市場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該差異影響著該結構的轉變。
3.技術因素
經濟發展日漸迅速,這樣的背景之下技術給該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因為技術對金融創新來說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輔助力量,技術越先進金融發展越快,由此創新保證了金融工具的發展,使得一些金融機構不斷涌現。技術成熟的國家金融機構由市場來主導,技術不成熟的國家金融由銀行來主導。另外技術的進步也促進了人們對于技術的接受能力,使得需求不斷上升,由此促進該結構的演變。最后因為技術發展需要進行不斷創新,但是創新本身的風險比較高,而這種風險一般銀行是無法進行承擔的,所以這就促進該結構不斷向市場主導的方向發展。
4.政策因素
一般金融市場中的信息失靈政府部門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干預,將市場發展存在的不足予以彌補,從而優化該結構的演變。另外政府一般的開放程度是會給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金融資源本身是會該結構發展的條件,所以就會促進結構的演變。最后政府會對一些既得利益的企業進行保護,一般該政策都是會給該企業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金融改革的過程中,將其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總的來說政府是會給金融結構的演變、未來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政策的實施也是會給其運行機制帶來影響。
三、建議
1.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良性演化
現如今我們國家的金融業發展速度愈發迅猛,并且已經是我們國家第三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很多時候對于該產業一般是會將其看作一個獨立性的產業或者是外生的產業來進行推動和發展。從目前金融結構的演變過程來看,將其演變的具體路徑忽視掉并不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本文上述的研究之后發現經濟的規模以及結構都是會給其金融結構的演變帶來一定的影響,對此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在制定相關經濟政策的時候應該要根據經濟的基本結構以及規模等因素和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將經濟發展對于金融結構的影響重視起來。由于我們國家的制造業已經處在了關鍵的轉型時期,對此國家應該要鼓勵一些新型金融產業的出現,給金融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建立起來相關的保障制度
目前我們國家關于金融方面的法律體系相較于發達國家來說還是非常薄弱的,對此應該要將其監督機制建立起來,并且完善各項法律制度,給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制度條件,促使其金融結構從銀行導向轉變到市場導向。最后還要建立起來相關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推進我們國家各項技術的發展,推進經濟的發展。另外還需要加強投資者的保護工作,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完成金融結構的演化。
3.積極使用新技術促進發展
首先應該要加大科研創新的力度,發展起來國家自身的核心技術,并且創建起來品牌優勢,提升競爭能力。這樣才能提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使得技術發展能夠給結構演變和經濟增長提供一定的幫助。其次,要加強金融領域技術的創新,其中可以將通信技術應用進去,使得金融產品的效率能夠和便捷程度同等;對于金融風險控制技術的研發進度也要加快,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最后還要保證使用該技術促進金融機構向著多方面的方向發展,鼓勵更多的金融創新,優化金融結構,提升金融體系的基本效率,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湯雪穎.金融體系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安徽財經大學,2016.
2.羅星辰.經濟增長進程中金融結構的邊際效應演化研究.納稅,2018(12).
3.張成思,劉貫春.最優金融結構的存在性、動態特征及經濟增長效應.管理世界,2016(1).
4.李國平,王柄權.中國最優金融結構演化路徑分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
5.彭俞超,朱映惠,顧雷雷.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結構效應――基于META回歸分析方法.南開經濟研究,2017(5).
6.熊煒平.金融規模對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空間效應研究.湖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