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麗
摘 要:本文對政府會計工作改革與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現狀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提出在政府會計工作改革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圍繞政府會計工作改革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問題的應對策略進行探討與研究,并提出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事業單位;會計工作
一、概述
所謂政府會計,就是指基于政府整體與相關政府機構的主體,圍繞政府與政府機構的財務活動進行核算并將其反映出來,具體需要確認政府在預算執行環節發生的財政收支、經費收支、業務收支活動以及政府整體財務狀況等等。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我國政府職能與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在預算會計體系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那么就會導致預算會計體系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全面深化預算會計改革勢在必行,只有將中國特色融入政府會計體系,使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公共管理發揮出巨大作用,為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大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目前,我國已經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會計管理改革措施,例如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等。與此同時,政府會計理念也在逐漸轉變,整個會計管理工作趨于精細化、標準化、科學化。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改革與發展也面臨巨大挑戰,值得我們圍繞此展開深入研究與分析。
二、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現狀分析
1.現行會計理論問題
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是基于相關理論與原則的指導下實現的,因此,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會計工作的實施效果往往會受到會計理論科學性的影響。現階段,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會計理論的滯后性問題比較突出。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就本質而言,是服務于會計實務工作的。從事業單位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會計理論都是以會計實務存在的問題為基礎,會計實務工作的開展是基于會計理論指導而實現的。在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改制不斷深入,相較于以往,會計工作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顯然,會計理論并不能適應如此快速的變化。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會計理論的滯后性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反映:
首先,就適用范圍而言,事業單位會計理論發生了一定變化。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國事業單位的概念與內涵有所轉變。我國事業單位改制正在穩步推進,而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依然運用以往國有事業單位會計理論制度,此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矛盾與沖突。具體表現為事業單位已經變成了交叉混合區域,具體涉及企業、行政單位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等三方,相較于這三者,事業單位并沒有具體的界定。而在事業單位改制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性質趨于多樣化,例如營利性事業單位、公益性事業單位等等,顯然其應用的會計理論就會與事業單位實際發展需求發生矛盾,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必須進行重新定義。
其次,會計要素設置存在片面性也是現行事業單位會計理論滯后的一個突出表現。隨著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工作的開展,有的事業單位性質已經趨于營利性發展,這一類事業單位在考核標準上就必然發生變化,獲取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運營是否成功。然而根據事業單位會計要素現狀,不難看出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依然圍繞資產、負債、凈資產、收支狀況等要素進行考量,而利潤并沒有納入考量標準,如此一來,事業單位設置的會計要素的科學性就有待考究。
2.會計實務問題
首先,在會計核算方面,作為會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問題主要在支出核算方面比較突出。根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可知事業單位都是以國家規定的支出項目為依據來核算其事業支出與經營支出的,對于未改制的事業單位而言,這種核算方法相對適用。究其原因,就在于國家財政撥款是以往事業單位資金全部來源,因此所有支出總量都不會超過國家財政撥款范圍。然而隨著事業單位改制,國家財政撥款不再是事業單位唯一的資金來源,如果按原有核算方法來核算其他方面的收入時,顯然就會對結論的真實性與合理性造成影響。
其次,在會計科目設置方面。在市場經濟與事業單位改制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科目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會計核算需要面對更多新的業務與事項,而有的事業單位依然圍繞傳統會計科目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如此一來,會計核算的實際情況可能就會與部門預算方案發生偏差,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實效性就會受到一定影響,難以為事業單位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會計報表方面的問題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也比較突出。例如有的事業單位依然按照“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平衡原理來制定資產負債表,這顯然與其定義不相符,難以保證內容與名稱一致,與此同時還會導致收支表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三、政府會計工作改革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分析
1.完善會計制度
隨著政府會計工作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公共財政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為適應這一發展形勢,就必須及時修訂會計工作制度,以解決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完善事業單位完善會計制度勢在必行。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求事業單位圍繞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采取一系列措施。隨著事業單位改制,有的事業單位性質已經發生變化,以營利性事業單位為例,相較于以往單一的財政撥款,其資金收支情況越來越復雜。因此會計工作就會伴隨一系列財務資金問題,此時,事業單位就必須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其次,事業單位還需要對內部審計制度進行強化,在會計工作中要強化其與內部控制制度之間的聯系,做到二者相互配合,促使財務、會計、財務報告等方面工作的審核得到完善。
2.明確會計目標
隨著事業單位改制不斷深入,其會計工作的內容與目標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因此,作為事業單位,必須根據自身性質與社會定位,對會計工作目標進行合理調整。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求事業單位擴充會計工作的服務內容,將更多的利益主體納入會計工作的服務范圍。其次,在會計工作報告標準的制定上,要注重實用性與真實性原則,確保會計工作提供的信息能夠全面反映出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同時也要滿足外部需求,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會計信息。
3.改進會計核算體制
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會計核算一直都占據著重要地位。會計核算質量往往決定了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工作的成效。因此,在政府會計工作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必須積極改進會計核算制度。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采用收付實現制,這顯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無法將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狀況真實、有效地反映出來。針對這一問題,事業單位應推行權責發生制,提高資產管理的持續性,通過資產攤銷與計提折舊將資產使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并及時更新資產狀況,進而推進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
參考文獻
1.譚慶紅.政府會計工作改革下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分析.現代經濟信息,2011(12).
2.王守禮.基于政府會計改革下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研究.財經界,2016(30).
3.臧紅.關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相關問題的探討.現代商業,2012(27).
4.左琦.政府會計改革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探討.會計師,2011(06).
5.袁東偉.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中外企業家,2017(09).
6.王群.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2).(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