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摘 要] 改革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實現更有成效的對分課堂討論式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從以往的教師主導評價逐漸轉變為教師學生共同主導評價,有效提高教學成果質量。
[關 鍵 詞] 對分課堂;評價體系;改革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76-01
字體設計課程是近些年來國內各大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為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打下基礎。課程是主要探討文字的造型理論與視覺規律的設計基礎課程??v觀國內高校該課程的設置、課時、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不盡相同,雖有標準的課程大綱,但每位老師的教學側重點也不一樣。筆者根據近五年該課程教學的經驗,思考了一些關于字體設計的創新性教學方法和建議,結合了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課堂”即“PAD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更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幫助其掌握設計原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之路。
一、現狀分析
目前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學習顯得比較被動,不僅被動接受理論知識,而且被動地完成作業,教學效果不佳。盡管PPT上的圖例和教師的演講豐富多彩,能暫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當前高校課堂缺課率高,學生上課玩手機、不認真聽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采用討論式教學是針對傳統教學的一個改革方向,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講授式教學更加靈活,但是教師在課堂上剛講完理論就開始討論,學生對剛接觸的新內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無法展開有效的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備課,輔導學生作業時也必須耐心,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沒有因此獲得顯著提高,教師也無法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從課程的評價體系來看,單一的教師打分非常有局限性,無法有效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品。
1.改革目標。改革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實現更有成效的對分課堂討論式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從以往的教師主導評價逐漸轉變為教師學生共同主導評價,有效提高教學成果質量。
2.改革內容。(1)在教學理念上,引用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所謂對分課堂模式,包括課堂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簡稱PAD。對分課堂強調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討論;二是把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在時間上錯開,讓學生在中間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吸收。對分課堂的出發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必須讓出部分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掌控、主導,形成師生“對分”課堂的格局。字體設計課程作為藝術專業的專業特殊性,可采用隔天對分課堂,其中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和內化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理論。這樣的隔天討論可以讓學生有備而來,提高討論質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在“PAD課堂”的外部條件下,重建教學評價體系,以教師和學生雙重為主導,在學生討論課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作業評價。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高校教學要求,尤其是對設計類專業而言。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一直是以教師個人打分為主,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尤其對某些設計風格特點非常突出的學生,設計學科講究的是多樣化,同一位教師的設計教學風格有局限性,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風格勢必比較單一。而評價體系的改革,能讓學生參與進來和教師共同完成作品的評分,大膽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既調動了學生的設計積極性,又使評價不再單一,教學效果達到最優。通過“PAD課堂”的建立,構建出字體設計課程一套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及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二、可操作建議
1.整理和深化課題組已有的和本項目研究相關的理論成果。積極探索專業課課堂教學新模式,從教學前討論—教學前設計—教學中實踐—教學后分析等幾個環節對設計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2.根據教學改革實施情況,總結經驗、分析教學成果、研討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教學成果評價體系??偨Y教學改革經驗、發表教學實踐改革論文等。
3.完善總結與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提交結題材料,申請結題,并總結試點經驗,對教學改革成果進行評估,并進一步推廣應用。
三、預期的成果和效果
1.整理完成企業典型案例、學生優秀作業案例各一份;在調研的基礎上,完成一份學生學習感受反饋報告。
2.補充完善廣告設計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方案、修改完成新的課程標準、實踐教學標準。建立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
3.總結本研究得到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撰寫教學論文并發表。
4.組織學生參加浙江省多媒體設計大賽等,爭取獲三等獎以上。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字體設計課程一個初步的改革探索與嘗試,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對此模式進行不斷的研究與完善,同時需要整個教學管理系統的支撐與配合,唯有如此,方能實現改進大學課堂教學品質之目的。
參考文獻:
孫嬌燕.基于ISO 9000系列標準的高等教育質量觀[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5(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