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繼紅
摘 要:從單位層面總體來看,通過完善內審工作機制、規范內審工作流程、增強組織獨立性約束和保護制度,樹立內審工作權威,規劃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是保障內部控制實施和有效運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對二者關系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相互關系;影響因素
一、概述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交互影響。廣義上來看,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前提和基礎,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審計產生重要影響,決策層、審計委員會和管理層是單位治理環境中的三個獨立角色;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求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也就是說業務控制和業務控制結果評價的崗位或部門是相互獨立的,從而保證了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對單位經濟活動做出獨立評價;從內審工作效果來看,內控環境關乎內審工作質量和效率。
同樣,內部審計的作用是對內部控制諸要素的再控制,通過內部審計的鑒證咨詢服務促進內控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內審工作可以監督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單位的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互為補充、相互依存,共同助力單位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首先,從業務層面來看,重點加強對內控信息系統審計、鑒證咨詢服務的關注,尤其是咨詢服務,內部審計通過建議、協調、推進等活動直接介入單位日常內控工作的流程過程中,對單位職能部門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活動改進、完善治理結構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效的內部審計溝通能促進內部控制活動高效運行,加強內部審計與單位管理層、內部其他職能部門,特別是與內部控制部門的溝通協調,以通過確認和建議功能的發揮,利用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提升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適當性和有效性。
最后,科學和規范的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和審計方法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有顯著的提升作用,是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
二、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是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發展的內生動力
正確的內部審計工作的目標、創新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有效的內審溝通以及對內部控制評價客觀性原則的把握,是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發展的內生動力。內審工作的目標越來越具有防范性,內審的作用更多的是警示、內部控制和促進發展。內部審計倡導“宏觀著眼、微觀著手”,要樹立全局意識、創新服務,不斷歸納總結出單位經濟管理中的普遍性、關鍵性問題,為使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運行提出預警建議。
內審工作的進步必須以理念的突破和創新為先導,創新工作思路,夯實內審工作的內涵。內部審計工作不再只是要查找和糾偏的遵循性審計,還要站在單位決策者和管理執行層面的視角,關注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風險控制點和防范具體措施;樹立審計工作的全局觀,就是要從宏觀層面著眼,用發展、創新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問題,在更高層面、更寬領域和更前工作流程中發揮作用,不做“為審計而審計”的數字搬運和堆砌,發揮決策參謀作用。
在工作的主動性方面,不斷調整審計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在事前、事中把握跟蹤審計的尺度和分寸,通過抓住關鍵問題,把跟蹤審計做得更有實效;突出審計工作的重點,優化流程,審計關注點要“真實合規性”與“風險性、績效性”并存,從財務收支入手,以崗位責任履行為重點,從政策法規和內控制度的執行、管理的成效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將真實、合規性與風險績效融為一體,落實內審工作的組織價值提升功能,實現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標。
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尤其注重單位內部和外部機構以及人員的有效溝通,內部審計工作的溝通和協調包括與決策層、與被審計單位、與單位其他職能部門、與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內部審計人員之間。有效的審計溝通能高效地推進工作,并且避免或減少內部控制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錯誤和遞減效應。
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原則是全面性、重要性和客觀性。其中,關于客觀性是指結合單位的發展階段、經營規模、行業特點,準確揭示管理中的風險,如實反映內控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一步來講,內控缺陷的認定標準和內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應講求適應性和相關性。實踐中,在對內部控制全面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單位業務實際流程設計和運行情況,重點是關鍵業務和重點環節的崗位分離、審批授權和備案,以及明確備案要素和資料內容,使得內部審計評價結果的運用直接影響內控制度的設計、流程的優化、再造和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并提出明確而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
三、務實的內審職責和功能定位是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手段
內部審計職能定位要向單位業務工作參與者的角度轉變,主動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內審工作定位決定著內部審計的職能發揮。內部審計是單位經濟監督部門,是單位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目標確立和組織實施必須始終圍繞單位的核心任務。實踐中,應當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PDCA工作方式,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實現監督職能于服務工作中,服務工作于控制活動中的閉環管理。
內部審計工作方式要從就事論事的單純性審計向綜合分析評價、提供咨詢服務的轉變,以“問題導向”向“風險控制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轉變,全過程審計監控,逐步擴大審計作業鏈,豐富審計工作內涵。
具體要把內審工作“機制化、程序化、規范化”,實現內審職能的發揮。首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相關規定,將內部審計工作在單位各個領域的制度層面體現出來,為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奠定基礎,同時,將內部審計工作融入單位經營管理的具體流程和關鍵環節之中,使內審工作也成為單位重要流程中的必經環節,通過“控制”手段達到為單位經營管理服務的目的,同時,規范內部審計的目標、范圍、工作流程與方式方法,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內審隊伍建設是內控實施的重要推動力量
內審隊伍建設是內審工作質量的前提保障,也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重要的推動力量。內審隊伍的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和執業操守、專業執業技能勝任能力、執業認知和執業認同
1.不斷強化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
內審職業道德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它是指內部審計人員的價值觀、職業操守、職業進取和精神視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中國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國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以及其他內部審計具體規定中都有要求,其中價值觀體現在內審人員的行為動機與方式上,包括正直誠信、責任心;職業進取是內部審計人員追求自我學習與成長,具體表現為持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持續接受后續教育、積極主動接受變革、利用專家的幫助等主觀意識;職業操守指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原則與規范,包括獨立性、客觀性、保密原則、職業謹慎原則等。
2.接受專業崗位業務技能的后續教育
內部審計質量的好壞關鍵取決于內審工作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包括審計新知識、新技能,相關管理知識,政策法規知識,計算機業務技能培訓等。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涉及單位經濟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內審人員的知識面要盡可能開闊,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熟悉所處的行業狀況,本單位業務流程與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環節,這樣才能在審計工作中找到著力點。
同時,注重開展內審后續教育及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和完善自己。通過向專業人員學習新出現的審計方法與審計理論,了解更多的單位經營狀況與外部行業資訊,相關業務知識,積極參加稅務、審計等政府部門提供的學習機會,及時了解國家宏觀政策法規,與同行交流,借鑒經驗,針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定期組織討論,豐富實踐經驗,這些都可以全面提升專業勝任能力。
3.提高內審工作的職業認知水平,培育職業自我認同的能力
內審人員通過評價、監督和咨詢等服務工作,在處理單位內部的各種復雜利益關系或工作關系中,常常需要面對利益和矛盾的焦點,特別是重大審計問題,可能會面對多方面的干擾或質疑,這時,內審人員的心理會受到一定的挑戰或壓力,如果沒有一定的職業自我認知或職業認同能力,同時沒有得到組織公正的調整,勢必降低內審工作質量,從而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有效性直接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職業敏感度和堅強的意志,具備穩重、冷靜、踏實、細心的良好心理素質,敢于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壓力,正確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能在紛繁復雜的審計工作過程中做到以誠相待、尊重事實、以理服人、謙虛熱情,堅持原則和基本立場,講求說話分寸,努力把握反映問題的方式、范圍和程度,提出處理意見或建議,要解決問題而不能激化矛盾,這樣也有效控制了審計工作風險。
五、結語
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重要基礎,同時,內部審計工作的目標、工作思路和理念、有效的內審溝通是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發展的內生動力,力求務實的內審職責和功能定位,是對單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內審隊伍建設是內審工作質量的前提保障,也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重要推動力量。從單位層面總體來看,通過完善內審工作機制、規范內審工作流程、增強組織獨立性約束和保護制度,樹立內審工作權威,規劃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是保障內部控制實施和有效運行的重要前提。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