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德芳
摘 要:本文從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之間存在的問題入手,并就如何改善改革與核算的協調性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改革的發展中有所借鑒。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會計核算;協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繁榮發展,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迫使行政事業單位施行部門預算改革,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現部門預算科學化管理。21世紀初起,我國開始了近二十年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嘗試和探索,預算編制和支出構成日益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改革成果日漸突出。改革中,不容忽視的是要促進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間的協調發展,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預算改革出現預算編制方法的改變,要求會計核算也相應做出調整,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進程,另一方面準確的會計核算,能更好地反映資金流向和使用效率,彰顯預算部門改革成效。改革進程中,要求改革主體保證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能夠達成一致,以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當然,二者在改革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在所難免,改革的過程也是不斷修正和調整偏差的過程,然而,從現階段運行狀況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已經出現了與部門預算改革嚴重不協調狀況,極大影響單位資源配置,限制了經濟體制改革,阻礙了經濟改革進程。因此,協調好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的關系對我國整體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缺乏正確認識
部門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不僅需要從業人員熟悉財務、會計、法律等專業知識及對本單位各項業務有充分的了解,還需要各個業務部門的積極參與與配合。然而,目前我國有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還難以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普遍存在重業務、輕財務的現象,認為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是財務部門的常規工作。一方面選擇財務人員時疏于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考察,平時又不重視對其業務知識的培訓和培養,另一方面,在預算編制和執行核算時只是局限于財務部門,不能組織各業務部門共同參與。這種狀況下,會計從業人員頻頻出現專業不對口、業務能力較低的情況,預算編制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導致會計核算水平低下;其他業務部門認為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與己無關,不能給財務人員提供應有的配合,造成預算編制脫離實際,缺少可操作性,會計核算不夠準確、質量不高,限制了部門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的協調發展。
2.預算編制方法缺乏科學性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改革力度,預算改革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預算編制方法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其科學性較為低下,甚至有很多單位仍然采用傳統的編制方法,制約會計核算工作開展,影響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間的協調發展。
3.預算執行不到位
預算單位對部門預算重要性認識不夠,各執行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項目運行,忽視了預算構成和要求,且各部門間缺少有意識的溝通,加上缺乏有效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導致預算實際支出與預算相差很大,影響項目進程的同時也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在部門預算不能被有效執行的情況下,就難以發揮出部門預算改革的優勢,這也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不協調的表現。
4.會計核算辦法及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具有非營利性,采取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辦法,此種核算基礎上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已不能反映單位資產的真實價值,違背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原則。同時,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特殊性,一直以來會計科目設置未得到應有重視,科目設置簡單籠統。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也不斷增加,原有的會計科目設置已不能完全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僅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限制了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發展。
二、應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不協調的措施和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高素質財會隊伍的培養
做好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職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因此,在工作人員選拔時,要特別注重選用業務能力強、道德品質優秀、責任心強的同志來擔任;同時對在任的財務人員要加強日常的職業能力提升和職業道德水準的培育,加強新財務制度規章的學習培訓,特別是面對目前不斷發展的科技軟件的應用,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技能,不斷適應日益完善的預算改革和核算工作;此外,在預算編制和執行中,要提高其他業務科室對預算編制和會計核算的有效支持和配合,以保證預算編制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為單位的良性循環、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人員,不僅應懂得預算管理的相關知識以及行政事業單位財會知識,對本單位的具體業務所需要的知識和工作經驗也應當有深入了解,這樣才能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和全面性。
2.采用科學的方法,合理編制預算
行政事業單位要對預算編制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要適應部門預算改革的需要,拋棄傳統的預算方法,學習并采用先進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制定完善的預算體系。目前較為流行的是采用“零基預算”法,根據預算年度的實際需要和各項支出的輕重緩急安排預算,不受歷史年度預算影響,保證預算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預算編制,應早做準備,預留出足夠的時間,充分了解各部門的資金需求。預算編制中,要做好資金分類工作,做到資金用途明確,各部門權利職責明確。單位領導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配合工作,組織好監督檢查,保證預算編制質量。而且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不應局限于功能分類科目,還應當從經濟分類科目收入來編制預算,科學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影響因素,例如人員、車輛、房屋面積、項目要素等因素,并分析這些因素對部門支出的影響,根據這些具體影響來合理調整預算編制。
3.強化監督管理,促進預算有效執行
長期以來,預算監督執行機制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都不夠完善,有些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甚至是一項空白,不能對預算執行進行有效監督和評價,不利于部門預算改革的發展。政府部門要正確認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監督機制的重要性,督促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制,建立公開公示制度,以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陽光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時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促進預算執行到位。各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會計信息監控,采取信息化方式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的內部控制體系,及時糾正和調整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和偏差,確保預算編制得到有效執行。
4.明確預算會計核算方法,合理設置核算科目
財政部應有針對性地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進行修訂,對適用收付實現制的,仍可采用原有核算方法,反之,對收付實現制難以完整反映單位經濟業務的,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以適應部門預算改革發展變化,使會計信息得到更加全面、真實、準確的反映。
同時,根據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要設置相應的會計核算科目,保證會計核算的匹配性。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日漸增加的業務,也要及時增設相應的會計科目,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通過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科目的合理設置,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工作之間的協調性,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洪.淺議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1).
2.葉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會計師,2014(8).
3.李津.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現代經濟信息,2016(1).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