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 要:政府會計與國家審計有著直接的聯系,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政府改革能夠對國家審計工作目標、業務框架、風險管理以及法規體系等產生重要影響,國家審計工作應當健全審計法規、優化審計業務方式、加強應對審計風險能力、使審計隊伍得到強化,以此應對政府會計改革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國家審計;影響;對策
隨著我國政府職能不斷發展轉變,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經濟運行方式不同,我國政府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的傳統會計制度已經逐漸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政府會計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在十八大會議上已經提出“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政府會計改革已經成為財政改革的重點問題。審計工作又與會計工作息息相關,所以政府會計改革必然對審計工作產生影響。
一、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和特點
1.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
我國實施政府會計改革的方式是以財政預算為核心,將核算、反映、監督政府各項財政資金預算執行情況作為主要任務。內容是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和其他組織機構會計,這種會計制度能夠有效反映預算資金的運轉情況。我國自20世紀以來,逐步實施部門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政府收支分類和收支兩條線等多種改革方式,使財政管理進一步得到有效規范。在此背景下,政府預算會計仍出現了較多問題,政府應當對現有會計政策進行改善,從而提升核算的精確性,保障行政成本、政府績效以及運行效率。
從另一個角度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控制也是政府會計改革的重要推動因素。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由于自身發展的需求,通過多種融資方式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并在獲取優秀公共資產的同時,使政府性債務不斷累積,各界也對政府償還能力產生憂患感。
2.政府會計改革的特點
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應當實施既分離又銜接的核算方式,會計改革的特點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①滿足“雙目標”需求:也就是政府會計需要在決算報告中提供政府預算執行信息,要在財務報告中反映財務狀況、運行情況以及現金流情況,全面反映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執行信息和財務信息。②形成“雙報告”:也就是通過財務會計核算形成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政府會計履行公共責任的情況,通過預算會計核算所建立的預算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財政收支年度執行情況。③能夠實現“雙功能”,在同一種會計核算系統中將財務會計以及預算會計功能全部實現,利用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方面要素實施財務會計核算,通過預算收入、支出以及結余這三個要素,進行預算會計核算。④將“雙基礎”帶入:這種方式下財務會計應當使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這種核算方式能夠清晰的反映出收支情況以及預算管理信息,也能夠反映出資產、負債、成本等財務管理基本信息。⑤建立“雙分錄”: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實施平行記賬方式,在使用財務會計核算時可以共享預算會計信息,相對于其他業務,只需要做好財務審核工作即可。
二、現階段政府會計改革對國家審計產生的影響
1.對審計工作目標產生的影響
政府會計改革是指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公開制度,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在接受審計后,公布財務報告以及綜合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工作較為重要,能夠審核出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報是否達到政府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制度的標準,政府財務報告能夠體現政府財政運行情況,并發表客觀公正的評價意見。所以,政府財務報告目標在新時期應當加入新的內涵,公平性原則是國家審計工作的目標之一,新審計法條例和準則下,能使審計機關工作具有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
2.對審計業務構架產生的影響
政府會計改革后,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工作成為我國審計的重要內容。以后的政府財務審計工作中,國家審計部門應當做好監督和驗證工作。首先,注意政府財政收支情況是否真實、合法,還要對政府財務報告的公允性發表意見。其次,績效審計工作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內容需要再度深化。政府財務報告能夠為經濟責任審計中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績效提供數據,還可以使績效審計工作作為評價政府內部運行的參考依據。最后,內部控制測試會轉變為政府財務工作的核心內容。內部控制建設作為政府會計改革的組成部分之一,能夠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系統與審核方案,能夠提升審核效率。
3.對國家審計風險管理產生的影響
政府會計改革會導致國家審計面臨一定的風險。第一,財務報表審計所帶入的審計風險,這部分風險一般會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審計人員在政府審計報告工作流程方面不夠熟練,發表的審計意見具有風險性。其次,權責發生制原則與標準具有復雜性,需要職業經驗進行判斷,相關國家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足,使發表意見不準確。第二,審計人員由于思維觀念較為陳舊,會導致審計風險增加。長時間以來使用傳統審計方式,使國家審計人員已經形成將問題揭發的思想方式,這種傳統思維方式對現階段工作將產生不利影響。第三,政府會計改革后,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工作成為審計部門的基本工作,工作量較大,我國當前的審計資源與能力依舊欠缺,挑戰性較大。
三、國家審計應對政府會計改革的方法
1.構建全面審計法
政府會計改革使現階段的審計法受到巨大沖擊,國家審計部門應當積極建立與政府會計相符合的審計法和準則。第一,應當組建全面的政府會計審核制度。國家審計部門對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后應當對公眾予以公開,這種做法和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審計后予以公開報告的形式相似。所以,可以將國家審計工作作為審計標準,再借鑒國內外審計標準以及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較為先進的觀念,并提出符合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的審計流程,使政府財政報告內容中含有審計主體、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權限、審計程序等,將政府審計內容進行完善,提供業務工作依據。第二,修改傳統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政府財務審計報告內容包括國家安全、國家戰略等數據,公開政府財務審計報告時需要做好關鍵信息的保密工作。所以在對傳統的審計結果公開制度修訂時,應當將政府財務審計報告內容、形式、程序、時間、要求等進行合理整改。第三,規劃好審計法內容、審計法實施條例、國家審計標準、任用審計人員、審計工作計劃、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報告、審計質量控制等,并在其中增加政府審計報告的相關內容。
2.將審計業務流程優化
政府會計改革會使審計工作框架改變,國家審計部門應當做好審計業務流程優化,將審計工作效率提升。第一,應當將現代化作為基準,實現審計項目整合。通過靈活多樣、科學的工作方式,增加對各個行業領域中審計項目的整合程度,將政府財務審計報告與預算執行審計、決算審簽、財政收入征管情況審計、財政轉移支付審計、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等項目做到同步處理、協調實施,并將所取得的成效分享,從而提升審計質量和工作效率。第二,將評估重大審計錯誤風險進行有效識別作為審計工作的起始點,使審計工作存在的風險受到控制,所以工作人員應當具備重大風險識別能力,根據風險程度確定能夠接受的檢查風險,并做好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設計助力,最終確保財務報表發表意見取得全面的審計證據。第三,將審計業務組織流程優化。現階段我國審計工作依舊是按照業務流程和業務類別分類,業務類別主要是包括預算編制和批復、預算金支付、基本收支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政府財務報表中審計業務分工會按照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程序重新構建,比如: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人力資源和工資循環審計、投資與籌資循環審計等。
3.提升審計風險應對能力
政府會計改革后,未出現審計風險,必須將傳統的審計質量控制模式轉變。第一,需要建立政府財務審計報告管理體系。建立起政府財務報告審計指南,制定政府財務報告審計手冊,將政府財務審計中的細節進行細化,為審計人員提供工作流程標準,也為衡量審計質量做出參考,使審計風險能夠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第二,應當將先進的審計思想和理念帶入,提升防范風險的意識。國家審計人員需要將傳統審計觀念改變,使思維變得靈活,增加對內部控制測試、重要性評估、審計抽樣技術、計算機審計方法的重視程度,增加大數據審計處理技術的應用,積極研究云計算應用。第三,將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會計師引入審計工作中,降低審計工作資源不足所帶來的風險。現階段國家審計工作中,已經出現審計工作外包業務,比如投資項目審計、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等領域,會計師事務所已經逐漸成為國家審計的重要支撐。國家審計部門應當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二次審查,以確保政府財務報告的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廣軍.政府會計改革對國家審計的影響及對策.西部財會,2017(05).
2.周玉霞,遲明睿.政府會計改革對國家審計的影響淺析.現代審計與經濟,2017(02).
3.崔學剛,葉康濤,荊新,劉子琰.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與國家治理――第六屆“政府會計改革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綜述.會計研究,2015(07).
4.王祥君,周榮青.政府財務報表審計與政府會計改革:協同與路徑設計――基于國家治理視角.審計研究,2014(06).
5.路軍偉,殷紅.政府會計改革的動力機制與分析模型――基于制度變遷的理論視角.會計研究,2012(02).
6.張琦.政府會計改革影響因素研究述評――基于利益相關者動機與制度因素視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6).
7.張琦,張娟.政府會計改革:問題、對策與建議――政府會計改革研討會綜述.會計研究,2015(10).
(責任編輯: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