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瀾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這一傳統行業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不斷發展和壯大的背景下,勢必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從跨境電商行業自身的特點以及其對外貿行業人才需求的影響出發,來探討適應這種變化趨勢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 鍵 詞] 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人才需求;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56-01
一、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前景
從出口企業地域分布情況來看,跨境電商的出口賣家正在從南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拓展;從出口產品種類來看,跨境電商的出口商品逐步從3C等低利潤的、單一化的標準商品向其他多元化新產品延伸,這均為我國出口電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貿易主體多邊化,與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相比,跨境電商引入了更多的支撐平臺。
二、跨境電商行業專業人才需求概況
企業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時一般傾向于選擇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就目前情況來看,基本上各類大專院校都設立了國際貿易專業,甚至還有一些院校的英語專業中也開設了國際貿易及跨境電子商務方向。并且據統計,到2016年,教育部共批準了900多所專科學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是,在跨境電子商務這一領域仍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因為隨著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大量線下的進出口業務可以通過線上進行操作,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傳統國際貿易的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電子商務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能,而傳統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遠遠無法滿足這些企業的需求。這就使越來越多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三、如何更好地構建國際貿易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目前國際貿易專業開設的課程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側重于傳統的、基礎的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開設的創新性不夠。首先,針對目前的專業需求情況,應將市場需求轉化為相應課程,可開設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等課程,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其次,相關的外貿基本技能的課程還應配套相應的實訓練習,如外貿函電、外貿口語等課程。此外,一些專業核心課程還應考慮雙語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提升了外語能力。最后,應該重視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養,開設電商網站設計與運營的相關課程,同時還可以組織相應的計算機技能比賽,從而進一步強化提升。課程的設置還應根據外貿形勢的發展,不斷創新內容與實踐形式,不能一成不變。
(二)積極組織與參加專業技能比賽
首先,學生可以參加各項對口的專業技能大賽,如全國外貿單證崗位技能大賽、跨境電商大賽、報關技能大賽等,學生可以通過參加這些比賽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以賽促學,提高學習興趣。并且通過比賽,學生可以收獲很多專業知識以外的其他經驗;其次,學校也可與相應的外貿企業聯合組織專業技能大賽,由企業冠名,針對企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對學生進行考查,由企業相應人員和校內教師共同組成評審小組對參賽選手打分,對表現優異的選手頒發相應的獲獎證書和物質獎勵,同時獲勝的學生可優先自主選擇是否進入企業實習。這種模式簡單易行,既縮短了學生畢業以后進入企業工作的適應期與培訓期,又減少了企業的培訓費用,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促進了企業和學校的合作。
(三)建立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是培養專業實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徑,但也是最難途徑,很多學校在這個方面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根據跨境電商行業的特點,結合國際貿易專業的相應技能需求,我們可以建立“校內貿易部”,即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同培養專業實用型人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學習場所的提供還是由學校負責,但是在實訓環節可以由企業提供貨源和網絡平臺,并且學生在企業的相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負責網絡平臺的銷售,這樣既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企業也可以降低成本,擴大銷售,更有利于學校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通過微信、QQ以及其他網絡手段進行外貿也變得越來越便利,因此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創業也就變得更加簡單易行了。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來尋找貨源以及銷售產品。同時學校針對這些創業的學生可以設立相應的幫扶資金,為他們提供相關有利的政策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也可安排相應的教師進行指導,以防止學生走彎路。同時,學生創業成功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崗位,很好地解決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
高校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提供適應經濟全面發展的高質量從業人才。而隨著互聯網行業以及國際貿易行業的不斷發展,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與時俱進,以適應行業的實際需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適應外貿企業用人的需要,符合學生的就業需求。
參考文獻:
[1]孔德民,張芝萍.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9):81-83.
[2]胡卓紅,梁小婉.實驗技術與管理[J].教育與職業,200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