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輝
歷來高校的散打教學多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主導者。課堂教學中,教師示范散打動作,武術動作,指導學生練習基本功等一系列的教授過程都是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都是被動學習。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只圖完成任務。至于動作是否精準,練習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沒有得到提高等,由于整個學習過程沒有反饋,因此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僅停留在一知半解,加之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大小,使得傳統的散打教學課堂,收效甚微,學生積極性不高。
1 多元反饋教學法
多元反饋教學法針對傳統教學課堂在師生交流方面的不足,強調在教學中不但要加強師生的交流和合作,還要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合作,多方位的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做出及時準確的評價,并將評價反饋給教師,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得到反饋后及時調整授課方式,授課內容等,和學生的學習進度達到統一,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此可見,多元反饋教學法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把教學過程中“單一傳遞”信息的方式變成“多向傳遞”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熟悉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學習重難點,及時和同伴討論疑難點,然后再向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內化”,上升為“探索-內化-創新”,學生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多元反饋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反饋做出反應,對教學模式及時做出調整,有效控制課堂的走向,使學生的反饋得到解答,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
2 多元反饋教學法在高校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2.1 師生互動性提高,學習效果有提升
“多元反饋教學法”的核心是信息的多向傳遞。在高校的散打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散打注重的是實戰,沒有固定的套路,也就是所謂的見招拆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理解散打的精髓,除了基本功的練習,就是多實踐多交流。散打課程的學習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除了需要學生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另外在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可行的辦法之一。在散打課堂中,教師要及時、準確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學習程度進行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到自己的學習狀況。如學習成績是否達標?還有哪些地方要加強和改進?一旦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基本功的練習上有偏差,對散打對抗的理解有失誤,就會及時想要調整。這時教師對這部分同學可以再進行一次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重現,以提高學生的思考、內化、創新技能。
2.2 有利于散打動作技能的反饋
散打動作雖沒有套路,但是對散打動作的正確性及規范性要求非常嚴格。在散打技術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反饋教學法”,教師可以及時反饋散打動作的正確性、準確度等信息給學生,學生根據反饋調整自己的動作技能,使自己的動作符合規格標準。“多元反饋教學法”在散打技能的學習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沒有信息反饋的散打學習,學生會在興趣下降的時候出現懈怠,導致不能及時接收到教師教授的正確信息。導致動作出現明顯的錯誤和漏洞。特別是在實戰練習當中,一旦學生的注意力出現偏差,很可能會導致對戰失敗,更有甚者會導致直接受傷。因此,在散打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的反饋不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散打動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
2.3 有利于發揮散打教學的優勢
心理學在多元反饋教學法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散打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學生心理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當中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并分析整理,整理后的知識信息要及時反饋給學生。散打教學中通過調整學習進度,調整練習強度,調整學習的趣味性等都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滿足感和成就感。散打的教學要通過多元反饋的方法使師生之間,同伴之間,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信息反饋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因此在以學生為主的學習過程的當中,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引導和控制也是十分關鍵的一環。
多元反饋法的課堂是一個氣氛融洽,交流積極的課堂。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學習的學生會有主人翁的感覺。在散打教學中采用多元反饋教學法, 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散打素養及實戰能力,更能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傷的幾率。通過反饋學習,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 總結
高校散打教學當中采用多元反饋教學法的意義在于通過多元反饋在師生、生生、師生與教材之中達到相互的平衡。使教學的反饋在教學過程當中成多元化趨勢。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方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創新力和理解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升。教學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幫助。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