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國 沙印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有利解決高職教育資源不足,體現高職院校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價值,基于校外實訓基地的課程開發(以下簡稱“基地課程開發”)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基于基地的課程建設開發,做了有益的探索:
1 基地課程開發的總體設想
課程開發要從服務地方經濟出發,以“理念引領、質量為先”為主旨,研究采用符合高職特點的課程開發模式(步驟、工具和方法),達到基地課程開發的要求:
1.1開發主體多元化?;卣n程開發由行(企)業專家、教師和課程專家組成,政府(行業或企業)行政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1.2課程結構(重構、綜合、自主)模塊化。以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作為載體,每一個項目包含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及職業態度諸內容;課程內容的工作任務設置,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
1.3 課程內容一體化。課程的理論知識和企(行)業一線實踐一體化,學校育人目標和企(行)崗位職業素養一體化。通過精選來自企(行)業一線的生動案例(車間生產工單、安全責任事故、設備故障記錄等)來組織具體教學行動,體現課程理實一體化要求。
1.4 課程實施(實施主體、實施場所、實施過程)一體化。實施主體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具有雙重角色和功能,實施場所在教室、實驗室、一線車間生產現場,功能互融,實施過程在實施主體和實施場所、發生,體現“教學做”一體化,體現新型師生(徒)關系。
1.5 課程評價(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環節)開放化。課程評價標準體現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用人標準,評價主體有師生(徒)、學校和用人單位、政府行政人員和社會;評價環節包含師生(徒)自評和互評、校企自評和互評、政府行政人員和社會參評、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制度、體系和方法,保障課程建設有落實、反饋和提高。
2 基地課程開發的主要程序
2.1 人才市場需求分析,課程開發系統設計。1)市場調查,內容包括:行(企)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專業崗位需求、職業資格要求、就業情況、課程問題和改進;2)確立人才培養模式,與行(企)業探討人才培養模式,簽訂基地合作協議,實施基地合作方案(合作方式、操作流程、責任和監控);3)課程開發系統設計,從學生入學到走上工作崗位的全過程的教學設計。
2.2 課程總體設計,構建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1)進行人才需求與專業課程改革調研,了解行業、企業技術崗位工作流程(過程)、職業能力、職業資格要求和素質要求;2)專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將工作任務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①由專業建設委員會(企業專家和教學專業人員)進行行(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資格要求分析,開發專(行)業崗位任務分析表、職業崗位與職業資格證書表。②由教學、小組(教研人員、教師)以崗位任務分析表、崗位和資格證書表分析,開發典型任務,形成職業領域分析表。③由專業建設委員會研討和評審,確認典型工作,形成職業領域分析表。④由教學專家和教研室教師進行決策設計,將典型工作及職業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3)根據課程體系,進行基于基地的項目課程開發:①從學習領域到學習情境的轉換,課程專家和專業教師對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進行基于基地的項目課程開發,解決 “教學做”中的問題,進行學習領域課程的方案設計,設計課程學習情境分析表、頂崗實習方案表。②由課程設計組(專業負責人和教研室教師)決策設計,設計出《學習領域課程分析表》和課程標準。
2.3 教學過程設計,構建具有實踐、開放、職業特點的教學過程。
1)課程體系按照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素質要求劃分為素質領域課程、基礎領域課程、專業領域課程、拓展領域課程。①基礎領域課程:使學生獲得職業通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②專業領域課程:使學生獲得職業崗位能力,具備從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單項性和綜合性的知識和技能。設計以教室及車間一體化的崗位學習環境,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完成與典型工作任務相一致的學習任務。③素質領域課程: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愛崗敬業,團隊意識、和正確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④拓展領域課程: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培養學生適應不同崗位的遷移,提升綜合職業能力;2)課程的總體設計和單元設計,貫徹實施基地課程標準。課程設計的思路是把學習領域的內容分解為若干學習情境。學習情境以某任務為基本單元,依此進行教學設計,實現知識的重構,此工作過程體現學習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統性;3)開發基地課程的自編教材。基地課程是根據學習情境設計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或自主完成的綜合性學習任務。教師是課程開發工作的主體,根據基地課程的特點開發自編教材,為項目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
通過課程系統整體設計,構建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教學過程,組織實施教學,使學生從入學到走上崗位的整個在校期間接受全方位、全過程的職業教育成為具有本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又有職業遷移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的高技能人才。
2.4 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對教學過程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監控。1)建立由學院教務處與教學督導系統結合,學院、系(部)、專業教研室為重點的三級教學質量保證體系;2)建立教學過程監控體系,制定教學管理規范,實現教學工作三化要求(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保證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建立完整的管理和監控體系(聽評課、教學常規檢查、教學督導反饋、考試考查等),3)建立常規教學評價監控體系,建立以學生評價為中心,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的方式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教師評教評學、專家評教評學、畢業生跟蹤調查、校企合作單位評價、畢業用人單位評價方式全方位的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4)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使教學質量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3 基地課程開發的成果驗收
基地課程開發與建設的成果表現為課程標準、課程(總體、單元)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成果的驗收方式是:
3.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意見,填寫《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意見表》,經專業建設委員會論證通過后由專業負責人填寫《人才培養方案審核表》,報送系部、教務處審核、學院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批準組織實施。
3.2 課程標準由任課教師起草,教研室全體教師討論修改,報教務處審批組織實施。
3.3課程總體設計和單元設計,由任課教師設計,通過說課程方式演講,教學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實施。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導師引領融德技,二維互動育人才”——融合職業道德和核心能力的實踐與探索,基金編號2016SJD710086。
(作者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