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英
近年來,不少高校提高了對網絡教學的重視程度,把網絡教學作為學校年度工作的重點,然而網絡教學的發展在普通高校卻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網絡教學的質量,解決高校網絡教學的問題,尤其緊迫。本文針對此方面提出了高校網絡教學質量改善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和預期利益的雙重驅動下,很多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紛紛把推進網絡教學作為工作重點。實踐表明,網絡教學在普通高校的發展并不理想。如何改善網絡教學質量,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1 網絡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網絡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幾類:
(1) 教師方面: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因素、時間和精力因素、態度觀念因素、技術因素。
(2)學生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因素、學習動機因素、網絡技能因素。
(3)平臺方面: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學習資源的載體,其本身的建設和資源建設對網絡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4)政策機制等方面:國內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對教師的評價重科研輕教學,必然會引導教師在思想上重視科研,而輕視教學創新。我國大多數高校目前都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影響了教師對網絡教學的精力和時間付出。由于缺乏技術支持服務,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也常難以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
2 網絡教學質量改善策略
網絡教學是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系統,其影響因素幾乎涉及方方面面。要改善網絡教學質量必須群策群力,集中解決。
2.1 網絡教學質量改善機制
(1)改善網絡教學質量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明確網絡教學定位。網絡教學質量評價、網絡教學的激勵機制以及網絡教學支持服務等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的解決,要轉變教師和學生能從內心接受和重視網絡教學。網絡教學通常被認為是傳統教學的輔助手段,重科研的評價體制必然會引導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向科研,只投較少時間與精力給教學,更少投向網絡教學。
(2)探索網絡教學質量的正激勵機制。國外研究表明,網絡教學教師在對學生評價和與其交流上,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傳統面對面教學的多2倍以上。高校應該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對網絡教師的額外付出予以一定的物質和精神補償。
(3)建立多位一體的協同支持的網絡教學服務系統。高校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方法大多知之甚少,思想中存在著深厚的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因而要讓高校教師獨自完成網絡課程開發與實施是其力所不及的。
2.2 教師發展方面
教師在網絡教學中起關鍵作用,因此也成了研究網絡教學影響因素的焦點。
(1)探索”1+1>2” 合力效應模式。高校教師通常科研壓力較大,加上又有傳統教學任務,導致教師在網絡教學上的時間與精力不足。為了提高網絡教學效率,齊心合作的網絡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比較實際而又有效的應對之策。
(2)更新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網絡教學不能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簡單地轉移到網絡教學平臺,需要遵循新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只有真正地按照適當的思路去設計模式、實施網絡教學,提高網絡教學質量和大眾認知度,教師對網絡教學的態度才會轉變。
(3)加強信息技術與網絡教學方法的學習。高校教師較低的IT水平已成為網絡教學的技術障礙。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學習,高校也應提供多元化的培訓,還應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如建立網絡教學服務中心,招納專門的技術人員。
2.3 學生認知方面
加強面向學生的網絡學習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認識,端正其學習態度,樹立學習典型,通過典型示范帶動。高校應樹立典型予以表揚或獎勵,進而帶動其他學生網絡學習的熱情。
2.4 網絡平臺資源共享整合
國內大部分高校已有專門的網絡課程平臺用于全日制學生的教學,最重要的工作是優化資源建設。目前高校優化資源最實際的辦法是探索跨地區、跨校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節省必要的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發揮網絡教學作用。
2.5 教研部門注重本土化質量改善研究
普通高校改善網絡教學質量有很多共性,每所學校由于歷史、氛圍、教學傳統等的不同,也必然存在本土化的個性。這就需要教研部門切實結合本校實際,組織相關研究,推動網絡教學發展。
3 結語
有效提升網絡教學的質量,如何消除普遍存在的問題,避免之前教育信息化的浪費現象,是高校在推動本校網絡教學質量改善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網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