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華
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體育課堂煥發出青春與活力,同時又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小學體育課中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得以展現。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及運動水平,及時捕捉教學時機,有效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
1.以問題引出情境——樂思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巧妙地設疑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課堂提問會因教學任務的不同而不同。開始部分的提問主要目的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如,水平二(四年級)的《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執教教師問道:“在籃球賽中,運動員是通過什么技術動作將球轉移?”進而導入本節課所授內容: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基本部分的提問則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以更加高效地學習技術動作。如,水平一(二年級)《技巧:前滾翻》一課,執教教師問到:“怎樣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的燈?”“怎樣可以看到更多的燈?”學生們在邊思考邊練習中,掌握了“低頭彎腰、用力蹬地”的技術動作。在結束部分的提問則是為了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檢查,如,“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動作技術?”
2.以任務導向情境——樂學
以任務導向情境是指教師所設計的情境需要通過學生完成指定的學練任務來進行學習。如,許多教師通過校園定向越野來進行耐久跑教學,各組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圖紙選擇路線來完成任務,同時每名成員在完成任務時都有自己的任務,任務完成的緊迫性和使命感會使所有學生都更加認真地進行耐久跑練習。在本次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有多名教師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任務式情境教學法。如,水平一(二年級)《花樣跳短繩》中執教教師帶領所有學生參加跳繩挑戰賽,從而將基本部分的學習分成了5次挑戰賽:第1次,正搖開合跳8次;第2次,正搖剪刀跳8次;第3次,2個動作的組合練習;第4次,“我來出題,你來做”;第5次,創意挑戰賽。再如,水平一(二年級)《技巧:前滾翻》一課,執教教師設計了銅牌挑戰賽(比誰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銀牌挑戰賽(比誰滾得圓)和金牌挑戰賽(比誰滾得快)。總而言之,以任務呈現的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難度各異的學習任務,學生們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可以高效地掌握動作技術。
3.以音樂渲染情境——樂練
融音樂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調節學生的學習心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的節奏感與韻律感會營造出愉悅歡快的氛圍,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播放《中國功夫》等背景音樂,可以將學生帶入武術的情境中去。而為緩解學生的疲勞,教師通常會在結束部分播放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如《小夜曲》等。本次活動中,大多數參賽教師都采用了以音樂渲染情境。課堂上,音樂時而歡快,時而舒緩,學生們伴隨著音樂的節奏愉快地進行學習、練習和放松,緩解了疲勞,提高了練習效率。如,水平二(四年級)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將音樂貫穿于課的始終,并且為不同的教學內容“往返運球”“徒手練習”“2人持球練習”“3人練習”選取了不同的背景音樂。但更多的教師則在開始部分的準備活動和結束部分的放松活動中播放音樂。
4.以游戲呈現情境——樂玩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常以游戲來調動起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在游戲中玩,在玩中學,其樂無窮。如,水平一(二年級)《花樣跳繩》一課,執教教師在開始部分和基本部分分別運用了“木頭人”和“螞蟻搬家”等游戲,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鍛煉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在水平二(四年級)《足球》一課中執教教師則通過“愛我你就親親我”“射擊大戰”“射龍門”等游戲由淺入深,突破重點。
二、創設教學情境的注意事項
1.問題情境應緊扣教學內容,不宜過繁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與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相一致,且簡單明了、不宜過多。同樣在《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中,有的教師為導出教學主題,從學生喜歡看的NBA問到喜歡的NBA球星,又問到比賽的規則,最后繞了一大圈才回到“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上。這樣的提問看似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回答也算踴躍,但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練時間。
2.任務情境應貼近學生實際,不宜過難
教學任務的設計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素質水平,學生們能夠通過努力,“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目標的任務,而不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3.音樂情境應保證課堂完整,不宜過界
通過音樂來渲染教學情境,固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播放音樂也是執教教師的一項工作,必須自己播放。然而在許多公開課和教學比賽中(包括本次優質課大賽),上課教師都帶上了助教,而播放上課所用音樂的工作則由這些助教代勞,這樣的課堂是不完整的課堂。
4.游戲情境應符合教學目標,不宜過多
根據教學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游戲,如,開始部分游戲的目的是集中注意力和調整身體狀態準備進入學習,基本部分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動作技能,或主教材的補充練習,而結束部分則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放松。體育課中的每一個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切勿忽視教學目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