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榮庚新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喜歡略有難度的合作類體育活動,對自我身體的掌控、認知有一定認識。因此,安排室內體育活動時,可從一些技能學習中所表現出的體能問題入手,借助一些團隊類的體育游戲,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體能中的共性問題,以達到發展學生相關體能的目的。
一、支撐擺腿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腰腹肌和腿部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場地布置: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游戲方法:學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身體稍后仰,雙手扶住椅子兩側,將身體撐起。教師發出“左下”口令,學生將右腿伸直(腳面繃直),從課桌右側將腿抬放到桌
面上;發出“右抬”口令,則將左腿從桌面上放下。每組10個反口令(圖1)。
游戲規則:支撐平穩,能準確控制抬腿和放下速度。
二、“傳遞物資”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腹背和上肢力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場地布置:學生在課桌間隙站立,或將座椅放在課桌下,在自己課桌后站立。
游戲方法:用書包裝好相同數量的書。每組第1名學生拿好書包向后轉體,將書包傳遞給下一名學生,依次進行,并將書包從另一側傳遞回來。第1名學生再次接到書包后,把書包舉過頭頂,游戲結束(圖2)。
游戲規則:書包傳遞時,雙腳腳尖向前,不能移動雙腳;書包落地罰時3s。
三、“波浪起伏”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下肢力量,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場地布置:學生在課桌間隙站立。
游戲方法:2人一組,面對面手拉手站立,一列學生為一隊。教師發令后,每隊第1組學生快速報出自己所處隊伍的序號,并快速蹲起,下一組聽到第1組的序號后,同樣快速報號并蹲起,依次進行,并快速返回。每隊學生形成一蹲一起有節奏的起伏,在規定波浪條數內,哪一組蹲起質量好、速度最快,哪一組獲勝(圖3)。
游戲規則:同組2人同蹲、同起,腳跟不得離地;不得搶報數字和提前蹲起。
四、“動力火車”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下肢力量及身體平衡能力,發展協同配合能力。
場地布置:學生在課桌間隙站立。
游戲方法:每路座椅上的學生為一組,站在課桌間隙。后邊的人左手抬起前邊學生的左腿,最后一名學生也要單腳著地,右手搭在前邊的人的右肩上形成“火車”。游戲開始后,每列“火車”做單腳半蹲動作5次,看哪輛“火車”的半蹲動作標準且穩定性高(圖4)。
游戲規則:重心不穩可以扶桌椅,但每次減一分,可繼續游戲;隊列散開則為失敗。
五、支撐挺腹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腰腹及上肢力量。
場地布置:學生在課桌間面對座椅站立。
游戲方法:坐于地上,將小腿放于座椅上,身體后仰,雙臂支撐。游戲開始后,學生雙臂發力撐直,固定,并向上挺髖、腹,使肩、背、腰、髖、臀、大腿成“一”字形,并堅持1~2s。1min內,看誰完成的動作質量高、個數多(圖5)。
游戲規則:根據自身實力,可選擇放棄;全班學生決定每次練習時間。
六、“霹靂舞王”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發展學生協同配合能力。
場地布置:學生在課桌間隙面對座椅手拉手站立。
游戲方法:每列學生手拉手排成一排,把跳繩對折系成一個圈,放在第1名學生右臂肩上。游戲開始后,第1名學生利用舉臂、抬腿、起伏、側身等調整身體姿態的方法,將跳繩圈傳遞給下1名學生,依次傳到隊尾學生的左臂上,并再次返回(圖6)。
游戲規則:必須手拉手;最后1名學生舉繩完成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