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慕課已然成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計劃之一。教師作為慕課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踐者,有必要客觀看待利用慕課資源建設在線課程的利與弊,針對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不斷推動傳統課堂向在線課程的過渡變化,全面踐行慕課文化的新理念,從而有效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創新發展。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學科研中應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以此提高教育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率。從技術層面上來看,教育信息化具有網絡化、數字化、多媒體化等基本特征,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有效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資源為所有人公平享有。
盡管目前絕大多數的高校均已開展了慕課教學,但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在講臺上進行演示,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此外,學生們只需通過網絡便可輕松地獲取作業的答案,而這對于學生們獨立思維能力的形成而言十分不利。因此,高校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信息化技術,借助相應慕課教學平臺來積極建設在線課程,以有效拓寬高等教育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創新思維意識,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慕課時代在線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高校在建設慕課在線課程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過于注重視頻形式,本末倒置。許多高校在開展慕課教學初期,過于注重視頻影響效果,因而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視頻拍攝和后期制作上,忽略了教學內容本身的重要性,這就使得教學目標不清晰,學生無法掌握實質性的學習內容。
二是,教學管理難度增大。盡管在線課程突破了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但是對于一些不是很懂計算機操作技術的教師而言,利用教育信息化技術開展慕課教學活動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并且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管理在線平臺,難以長時間地保持學生們的學習熱度,從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是,在線課程建設后期投入不足。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建設經驗,僅依靠慕課教學顯然難以達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此,許多高校更傾向于采用傳統課堂與在線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高校逐漸放松了對在線課程建設的管理力度,導致后期投入不足,慕課教學流于表面形式,難以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價值。
3改進慕課在線課程建設的有效策略探討
3.1樹立明確的慕課文化觀
慕課在線課程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在開放性的教育資源環境下,高校教師有必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樹立全新的慕課文化觀念,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具體而言,教師在踐行慕課文化觀時,需明確“開放性”指的不僅僅是教育資源的共享利用,還指課程文化的開放,即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互動交流,沖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封閉式局限,構建一個多維度、多主體、多元化的在線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們從全新的視角出發來充分認識慕課文化的內涵。
3.2構建全新的課程組織方式
在慕課時代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下,在線課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構建靈活的課程組織方式是改進慕課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將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精心設計專題教學活動,為學生們提供系統化的學習指導和幫助;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深入研究改進慕課教學的手段方法,充分考慮不同大學生個體的實際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水平,制定分層次的動態性的教學計劃,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求。
3.3加大外部條件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高校慕課在線課程建設的投入力度,包括人才引進、政策優惠、經費投入等,為慕課教學活動的全面實施提供強而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次,各網絡平臺運營商應主動向高校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通過后臺應用數據分析,對教師的在線教學提出客觀的指導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最后,高校還應積極組建一支高質量水準的慕課教學研發團隊,充分調動一切優勢資源,為學生們的在線學習提供全面的指導。
4結語
綜上所述,慕課時代背景下,教育資源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高校教師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樹立慕課新文化觀,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化技術。同時,對于高校而言,要加大對在線課程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其提供強而有力的外部條件支持,組建一支高質量水準的慕課研發團隊,以有效推動在線教育課程的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