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付芹
【摘 要】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是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主要媒介。以它獨特的外形美,中國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漢字書法藝術。但隨著電腦的普及,電子文檔和打印文稿逐漸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書寫稿件,人們越來越不重視漢字的規范書寫,全社會的書寫能力在下降。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書寫指導和練習,學生書寫表現出龍飛鳳舞、參差不齊、胡涂亂抹、錯字連篇等一系列問題,小學生的規范書寫能力堪憂。因此,規范小學生書寫習慣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小學生 書寫規范 能力培養
一、當前小學生的漢字書寫狀況
1.書寫不規范
學校曾作過一個小小的調查,隨機抽取了100份學生的考試試卷,結果表明學生書寫不規范。
2.不會基本的筆畫、筆順
漢字由基本筆畫構成,點橫豎撇捺提,而且書寫有一定的順序。我做過一個小實驗:讓學生聽寫15個漢字,要求必須一筆一劃地寫,結果學生的書寫,或筆畫或筆順的錯誤竟達10個之多,個別學生簡直是“畫字”或叫“湊字”,根本不會筆畫筆順。
3.握筆姿勢不對
仔細觀察學生的握筆姿勢,特別是那些書寫不規范的學生的握筆姿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握筆姿勢不正確,不是握筆,簡直是“抱”著筆寫字。
二、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差的根源
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差,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作業多
我曾經和部分學生談論關于他們書寫的問題,我說:“你們的字寫的這樣亂,將來考試的時候是要吃虧的,特別是語文,你們為什么寫字不慢一點,把字寫清楚工整?”沒想到學生們很干脆地說:“寫慢了完不成作業呀!”
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也不斷增多,學生們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筆走龍蛇”了,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書寫潦草的習慣,再想改正也確實困難了。
2.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書寫能力的培養
第一,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分數,而忽視了對學生書寫能力的訓練。當然,這也不都是教師的責任,跟當前對學生的評價制度也有關。雖然訓練書寫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分數,但畢竟收效甚微。
第二,試卷對學生書寫能力的考查并不多。近些年的試卷,雖然有對學生的書寫能力進行了考查,但占的分數比率不大,一般是2分,而在看拼寫漢字、閱卷的時候也沒有嚴格按照是否“規范、美觀”評分,只要書寫正確就可以得滿分,進而使教師忽視對學生書寫能力的訓練。
3.教師不規則的示范
有些教師,本身寫字就不夠認真,板書、批改學生作業很隨意,書寫潦草,不規范,甚至筆順不對。特別是小學生,在識字階段,就是跟教師學寫字的,教師這樣寫,學生們當然也就這樣寫。
4.電腦的普及
有的學生認為,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練習寫字,上電腦打一下不就行了嗎?甚至很多學生都不再做筆記了,而是到電腦上查一查,復制粘貼。凡此種種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書寫的重視,這也是造成學生書寫能力差的原因。
三、規范漢字書寫的對策
1.寫字姿勢,正確指導
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跟寫好字有密切關系,而且也有利于身體健康,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終身受益。學生從開始學寫字時,要求學生做到三個一:頭正,就是頭部端正,不要左右歪斜,使眼睛離紙約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傾,胸部離桌沿一拳左右;臂開,就是兩肩齊平,兩臂張開,肩部放松,一手執筆,一手按紙手,離筆尖一寸遠。
2.寫好筆畫,抓住要點
每個漢字都是由不同的筆畫組成的,要把字寫得工整甚至美觀,筆畫要先寫規范、寫美。現在有很多學生的筆畫是沒有寫規范的,例如,橫折和橫折勾,有學生就是寫成一個半圓,沒有折出角、勾出尖。
要指導學生把筆畫寫準確、工整甚至美觀,老師要范寫,并且邊寫邊講要點。如點的寫法:從輕到重運筆,往右下寫,要有點彎的弧度,不要直直的,這樣的點顯得硬邦邦的,不好看。
3.分析結構,抓好起筆
要寫好字,結構的分析很重要。在結構分析上不要只停留在“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上下結構,上小下大”這種表面上,要分析深入、細致。例如“滿”“呼”“到”“耐”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它們的左右部分比例大小、位置高低都是不一樣的。“滿”和“呼”一樣是左窄右寬,但是“滿”左右部分的位置高低、部件長短基本一樣,“呼”的左邊“口字旁”就顯得短小、右邊“乎”要寬長一些了;再看“到”和“耐”,一樣是左寬右窄,但是“到”左右部分的位置高低、部件長短基本一樣,“耐”左邊就要寫短寫寬、右邊要寫長寫窄。分析好結構,還要注意字的起筆。一個字的起筆很重要,起高了,在個字在整個格子中間或者整行字中就會偏高,這就會導致書寫不工整了。所以,老師在指導生字,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看清楚字的起筆位置。
4.對照筆畫,抓住關鍵
有些筆畫看起來很相像,但是認真觀察是不像的,要把它們擺在一起互相對照,區分開來,字才能寫規范、寫美觀。
5.貫穿教學,抓“三個一”
第一,每節課上“寫一個規范字”。每節語文課前,可以利用2分鐘時間按上面的寫字方法教學生寫一個規范字。首先是教師示范,然后對這個字的筆畫組成、間架結構、部件組合、筆法規則進行分析,最后要求學生仿寫兩遍。這樣一來,學生基本能對這個字的規范書寫徹底掌握。如果所有的語文教師每天都能在語文課上教會學生寫一個規范字,一年至少能教會200個規范字,一小學生如果能寫1200個常用規范漢字,那他就能成為一個“小小書法家”。
第二,每周“練一頁書法練筆”。讓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本鋼筆字帖、一本田字格寫字薄。在一周內的語文課上學習了5~6個規范漢字,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寫在寫字薄上,同時要在字帖上精選其他常用字認真臨摹練習。
第三,每學期“舉辦一次書法比賽”。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字技巧,有了一定的寫字功底,大多數學生能寫比較規范的漢字。在期末舉行一次鋼筆書法比賽,作為對本學期寫字教學的檢查和總結。比賽結束后,認真評比,并給予學生獎勵。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無論是新課改要求,還是社會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重視書寫訓練,切實有效地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漢字書寫水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