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淑
【摘 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極其重要,也非常關鍵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核心。本文從培養一年級小學生閱讀興趣出發,結合作者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側重談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低段 閱讀興趣 能力培養
我們都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有的家長可能要問:作為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有沒有必要立馬投身到閱讀當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實閱讀習慣的培養應該早于入學,從最親密的親子閱讀開始。閱讀,絕不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消遣的小愛好,它是培養孩子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們都見過那些優秀的人,不光指那些事業有成的,更包括那些有思想、有見解的人,沒有一個不熱愛閱讀。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從小就喜歡閱讀;閱讀能促進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將文字融入到具體的內容中,孩子記憶更深刻。一年級的家長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很關鍵,如果方法不當,不僅沒能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還白白浪費了提升孩子的好機會。現在,我就任教以來所總結的關于低段閱讀習慣的培養說說自己的看法。
作為低學段的家長首先應該轉換心態,認識到培養閱讀興趣比學知識更重要。你要意識到,在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從閱讀中立刻學到多少知識。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孩子主動的、有興趣的閱讀,比枯燥的、強迫的機械閱讀更持久,也更有價值。其次,不要給孩子堆書,要陪孩子一起閱讀。在家里擺滿書,孩子不會自動喜歡看書。只是給孩子堆書,對他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大,陪伴、互動才是關鍵。要把閱讀嵌入到孩子跟父母的日常互動里。比如,一起看繪本、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或者進行分角色朗讀。有的家長肯定會擔心:孩子從小沒有閱讀的習慣,上小學了一下子開始閱讀會不會遲了?其實,閱讀是沒有嚴格的年齡階段限制,作為父母的你一定遇到過這類問題“到底幾歲開始學習英語?閱讀古詩,是不是背得越多越好?”,其實,孩子的發展階段各不相同,不需要機械地給孩子規定閱讀時間表。根據孩子自身實際情況定制個人能力清單,多觀察孩子,只要時機對、孩子有興趣,什么時候都可以開始學。
另外,對于剛上小學的孩子,習慣很重要,別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要給孩子建立一種正向的認知:閱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趣。不要把閱讀當成是特殊任務,不能用獎勵誘導孩子閱讀,比如:“讀完這本書,獎勵你一元錢!”那他可能會想:“看來讀書是個苦差事,媽媽都得用錢補償我了。”作為父母我們在陪孩子閱讀時,應該多問他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用問問題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幫他把書里的內容跟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書中看到一棵樹,你可以問他“這棵樹我們是不是在哪里見過呢?”生活中的信息,孩子記得牢、感興趣,當你把書里的東西跟生活聯系起來后,書就變得鮮活了,有利于孩子理解。當然了,死讀書作用不大,要用開放式問題來溝通,助孩子勤思考。開放式問題,是指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用經典的童話故事《灰姑娘》來舉例,你可以問她:“灰姑娘的繼母有優點嗎?”“如果沒有玻璃鞋你會有什么辦法來幫助灰姑娘呢?”問這些問題不一定是為了講道理,但是可以幫孩子在提升興趣的同時,打開想象力。有的家長急功近利,總喜歡根據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主,其實這也是培養閱讀習慣中不提倡的,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在入學之初應該要跟著他的興趣走,不能只是你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主導閱讀的過程。比如,鼓勵他主動問問題,問題只要是跟閱讀有關,你一定要積極回答、給出反饋,千萬別說:“不要問這么多問題,我們先把書讀完再說”,而要耐心地先回答她的問題,再繼續讀書。在我的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家長要把閱讀變成游戲,不僅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而且能提高他的智商。比如把書合起來,跟孩子比賽,猜猜接下來的故事情節,或者讀繪本時,比比看誰先找到畫面里的大熊貓,偶爾故意輸給他,也對提升他的閱讀興趣有幫助。
是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初為人母的家長朋友們需謹記適可而止,要把握度,千萬別過量!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要均衡,如果過于沉溺一項活動,就會抑制其他能力的發展。
閱讀就像一場修行,需要的是時間的沉淀,沒有一蹴而就的美好。剛步入校園的孩子更是需要從父母陪伴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相信經過你努力的播種終究會一片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