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蓮子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中重要的育人目標,思想品德課程在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階段,開展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改革,借助“互聯網+”的時代發展成果,實現以思想品德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本文分析了思想品德課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核心素養的主要教學內容,探究了“互聯網+”時代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 ” 初中 思想品德 學生 核心素養
當前,素質教育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德育水平提升,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有很多與核心素養教學相關的內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融入核心素養,對于提升學生思想品德水平和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想品德課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
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Core Competencies),其實質就是培養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覺悟能力,培養學生能夠用更加高尚的思想和人格來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升自身對于周邊事物變化的思考感知,樹立起社會主義公民的責任心,培養良好的政治素養、堅定的人格和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的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主人翁精神,培養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和擔當,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核心素養的主要教學內容
1.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要實現國家的和諧統一和穩定發展,必須培養新時期公民的政治認同感,這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實現需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讓學生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將對于祖國的熱愛和民族的認同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和行動,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自覺的站在中國立場,從祖國的利益出發,自覺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擁護黨的領導,服從黨的方針政策,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2.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核心素養
我國是法治主義國家,在法律的約束和規范下,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持久繁榮。而近年來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方式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犯罪呈現低齡化特點。加強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教育是新時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只有培養好學生的法治思想,讓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校紀班規,才能引導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進步,做未來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3.培養學生理性精神核心素養
理性精神是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增加理性精神的核心素養教育,能夠不斷提升初中生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讓初中面對社會中形形色色的誘惑時能夠清醒地把握底線,堅持自己的原則,拒絕不良誘惑的侵害,在面對外來思想和網絡文化的入侵時,要能夠清楚地認識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取給精華,去其糟粕,不被不良思想污染,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
作為社會公民的一員,初中學生身上也背負著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和責任,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事業的建設都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培養中學生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中學生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的良好行為習慣,讓他們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泛的公共參與中體現自身的價值。
三、“互聯網+”時代通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1.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術的進步帶來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的探索和涌現,從而推動了傳統教育理念、模式與方法的變革,也推動學習方式和形態的轉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可以借助微課、電子書包等開展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創新形式,深層次推動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互聯網+”時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借助信息技術輔助課程教學實踐,學校應積極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學校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在集體備課、公開教學、相互聽課等方面形成常態化制度化,面對新時期義務教育發展出現的新特點,要求各位老師要牢牢把握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的趨勢和特點,以比賽為契機,打開思路,互相學習,掌握信息化教學內涵,運用新的技術手段,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切實增強初中生上思想品德課的獲得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用心設計、精心準備,借助PPT等多媒體工具,利用QQ、微信、電子書包等信息技術手段增加教學互動,利用視頻和動畫等再現教學情境,讓教學生動有趣,通過信息化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有效運用,進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的教學水平,推進思想品德課程信息化教學,不斷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讓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助力。
2.加強內容融合,強調核心素養教育
當前,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要實現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必須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重視思想品德課程和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的有效融合,將思想品德課程與核心素養教育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不斷強化核心素養教育,讓思想品德課程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服務,提升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水平,實現思想品德與核心素養教育的雙贏目標。這需要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前,充分熟悉教材內容,尋找思想品德教學和核心素養教育的契合點,再進行教學設計,準備教案,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如思想品德教師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學會調控情緒》一課中,通過動畫片《憤怒的小鳥》向學生展示了片中幾種動物不同的情緒表現,并在動畫片播放結束后,要求學生相互討論,對于片中的不同角色的情緒狀況進行總結和評價,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認識到情緒調控的重要性。這節課上教師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認識到情緒調控的必要性和方法,提升學生心理調控的核心素養,教學成效顯著。
3.注重教師培訓,提升教師能力
思想品德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工作,作為初中學校的教育者,要貼近學生、關注服務,提高學生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學生。同時,作為教育的工作者,要明道,重道,守道,擔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互聯網+”背景下,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提高認識,端正態度,增強認真學習的迫切性,科學安排教學,扎實學習,確保學有所獲的有效性,要保證教學內容結合實際,強化學以致用的指導性。在此基礎上,還要聯系實際,認真對照,反復研讀學習內容,借鑒先進理念和做法,學習和消化新時期互聯網科技對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面,提升自身教育工作研究的廣度和厚度,以優質的課程教學不斷培養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中學會多用信息化設備輔助課程教學,掌握時下最新的微課制作和教學方法應用,通過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實踐,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結論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個方面。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也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思想品德課程建設、教學實施與評價等內容,對于深入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提升義務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了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學校和相關課程教師要高度重視,積極改革創新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為培養新時期具備良好思想品德和核心素養的青年學生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齊愛軍.“互聯網+”時代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6):64-65.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指導建議》的通知[J].中國德育,2013,8(04):6-23.
[3]陳剛.“學案導學”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讓“學案導學”回歸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質屬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4):51-52.
[4]梁彩勻.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專業發展初探——以增城農村的有關調查為基礎[J].課程教學研究,2012(03):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