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才
【摘 要】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其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模塊,一個是概念知識的教學,另一個是生物實驗的教學。實驗教學是教師進行知識理論實踐的重要過程,是確保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重要途徑。將實驗教學與知識概念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使用程度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生物的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多給學生親身實踐知識理論的機會。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 有效性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還需要學生經常性的做實驗,增強動手能力,學會在實踐中去發現更多知識。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增強知識的記憶能力,使所學知識更扎實。實驗也是考查生物學習能力之一,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如何認真、準確地使用實驗設備和進行實驗步驟,需要生物教師的耐心有效指導。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如何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初中生物教師更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在如今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一般采用的還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活動的中心點仍舊集中在教師的教學上,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的作用和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角色。而且在這種單一的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急速的下降,有的本來主動性就比較差的學生甚至會更加的閉塞自己的學習想法;而且本來初中的實驗學習本來就是需要相互的交流和探討,固定的教學方式只會讓這個教學的過程變得死板。另外,因為生物并不屬于一個主科類的學習,教師對于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還缺乏必要的了解,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過分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知識概念的講解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的教學常常會演變成一種目的性極強的教學,學生花費在生物實驗探究上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忽視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會死記知識點。機械的記憶則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將自然和生活和實驗操作相結合,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二、課前預習,讓學生能把握實驗的尺度
在任何一門科目的學習中,課前的預習都是必不可少的。課前預習是確保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能更有效的進行的主要條件,也是學生能對知識內容進行基本了解和掌握的主要方式。課前的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對實驗的內容有所了解,對于實驗開展的順利性有很大的幫助。教師的教學進度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初一的實驗探究“觀察植物的表皮細胞時”,我會在實驗正式開始前,先讓學生把一些實驗的預習題做好,而且實驗小組必須要設計出自己小組的實驗報告。同時我還會給同學們看一些與該實驗相關的教學視頻,幫助他們更好的明白實驗儀器的操作,以及整個實驗的流程,減少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教師通過安排合理的課前預習,有利于提升學生實驗的成功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實驗目標完成的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
三、教學能力反思與提升
針對實驗教學中發現的不足,做出相應的改進辦法,改進后再與改進之前作對比與總結,做出進一步提升的計劃,才能使教學方式得到良好循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并不復雜,需要的是教師運用正確的方法給學生做引導,學生只有認真明白了實驗步驟和實驗目的,自然會得到實驗結論,這也就完成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任務。教師應當在反復的實驗教學中總結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提高學生的能力的過程。在學生完成實驗任務之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做出評價,總結也是一種提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也會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四、開展課外生物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課外活動是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例如,在學習了“生物圈里的綠色植物”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合適的課外活動,比如,制作植物標本等,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到戶外采集樣本、查閱相關資料,并且進行標本的制作,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學到了很多生物知識,另一方面,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將得到進一步培養。
五、分組學習合作法應用于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
分組學習合作法,就是將學生群體科學合理的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分組學習合作時,教師首先要給不同的小組發放相關的學習任務,在由小組之間合作合理分配完成學習任務,然后是小組的單獨展示,最后再進行小組的評比。例如,在初中“觀察野外不同的巖石的類型”的課后實驗探究中,我會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去記錄自己所找到的巖石的類型。組長可以對任務進行合理的再劃分,讓組員可以充當不同的角色來共同完成這個實驗。最后小組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小組的展示完以后,我評定一個小組是否優秀的標準,除了他們的展示要符合要求以外,最關鍵的是要看到一個小組的組員是否真正全部參與到任務的完成中間來。
總之,教師在實驗探究這種較輕松的教學內容環境下,要能合理地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模式,不能一味死記硬背。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應該要更加靈活,教師要能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生物實驗的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參考文獻
[1]張純.初中生物有效教學實現的途徑[J].科學教育,2011,(11)
[2]汪梅.初中生物的實驗探究教學[J].科學教育,2012.(8)
[3]蘇悅.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4]吳秋華.改進初中生物實驗展現探究教學魅力[J].現代教育科學,2013(6).